公子慎言(74)
迟林也开始帮忙,“能有你这样的徒弟,是他的幸事。”
“你呢?”盛语秋随口道。
迟林停了手上的动作,“亦然。”
盛语秋扬了一撬土,“我是问,我师父有你这样的朋友,算不算幸事。”
“……算,”迟林想了片刻,“否则他徒弟可能……”
盛语秋:“可能什么?”
迟林:“早就把小命作没了。”
……
盛语秋在郑南枫的衣冠冢前磕了三个头,“师父,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为百姓所做的一切。”
迟林:“当真不把玉佩留在身边作个念想了吗?”
盛语秋:“不了,就让玉石和尘土归在一处吧。”
迟林抬眼看着微亮的天际,“还回京师吗?”
盛语秋站起身,也望着天边的红日。
朝阳把梨花林映得暖红,又豁然亮堂起来。
“不回了,”盛语秋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梨花瓣,“那些熟识的都不在了。”
迟林看着阳光下的盛语秋,“可有什么打算?”
“回家看看。就像韩忆说的,还有家人。”盛语秋把手心的梨花瓣吹落,“你呢?”
迟林:“回京复命。我若逃了,怕是要牵连众人。”
“看来我无牵无挂倒是挺好,”盛语秋拍了拍迟林的肩,像是和老友道别,“走了,有缘再见。”
顿了片刻,盛语秋移开了目光,转身往梨花林深处走去。
“盛语秋!”迟林大声喊着。
盛语秋不过走出几步,却随着这声呼喊停了脚步。她抬头看着梨花繁落,犹如自己记忆中的那片梨花林。
“跟我走吧,”迟林的朝着盛语秋的背影大声说着,“我照顾你,一生一世。”
盛语秋没有回头,她扯了扯嘴角,自己竟然妄想着迟林挽留自己,亦或只是追上脚步。
盛语秋继续前行,苦笑着叹息,终归是痴心妄想了,其实又何须等一份遮挽,世上从来就不缺孤单的成长。
……
“你可算回来了,”二皇子刚推开门就蹦了这么一句,他随意地坐在桌边,端起桌上的茶盏就喝,“父皇责罚你了吗?”
“不过是禁足半年,可惜就不能陪你去游猎了。”迟林端坐在一边,脸上却是不苟言笑。
二皇子放下茶盏,却还是一副懒散模样,“要我说啊,这开了春也没什么好猎的,乍暖还寒的,还不如在府中喝酒谈天来得自在。”
迟林睨了二皇子一眼,“你这般慵懒,就不怕又落下话柄?”
二皇子:“在你这我怕什么,别人爱怎么嚼舌根是别人的事儿。对了,听说六扇门的郑少卿是南乾人,真是没想到。”
迟林:“我书还没看完,改日再聊。”
“你这逐客令下得不厚道,怎么去了一趟瑄州城,整个人都变了。”二皇子又给自己续了杯茶,“郑少卿唯一的徒弟也失踪了,京师到处都在传她也是南乾人。”
“她不是。”迟林把目光收在手中的书籍上,却读不进心。
二皇子:“我一好奇就去了趟六扇门,虽然没打听到什么,但是却听着了不少八卦。想知道吗?”
见迟林不语,二皇子当他默许了,于是继续说道,“这个郑少卿的徒弟,就是京师那个女捕快,有个名号叫‘鬼眼’。听听多霸气,风光无限啊。”
迟林抬眼看着二皇子,脸上却没有什么波澜。
“你光看我干嘛,不过这人前风光的事儿还有人后的凄惨。”二皇子把手指戳到茶盏中,轻轻旋着空杯。
“何如?”迟林问。
二皇子笑着起了身,他慢悠悠走到迟林面前,一把将他手中的书夺了去,“别看这些典籍了,自打我进门,你这一页就没翻过去。”
迟林把书拿回,反扣于桌案,“我听你说便是。”
“虽然她目光如炬,可见其分,但是人无完人,上天总要拿走点什么,”二皇子砸吧砸吧嘴,“可惜她是个聋子。”
迟林:“她听不见?”
二皇子:“除非是巨大的声响,否则听不见,就靠读唇语,却也能正常交流。我是听六扇门管卷宗的老杨说的,以前他们常一起办案,熟得很。不过他却不知郑少卿是南乾人。谁知道这是不是又一莫须有的谋逆之罪。”
迟林:“可知何处有梨花林?”
二皇子:“梨花?江南一带都有,成片的不多。问这干嘛?”
迟林:“我要去一趟江南。”
二皇子:“明年何时去?”
迟林:“现在。”
看着迟林推门而出,二皇子大声叫住他,“你还在禁足呢。”
……
(三年后)
一阵唢呐声煞是喜庆,吸引了迟林的注意。
东昌郡不算偏僻,路上看热闹的人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