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门技术活(112)+番外
“只是,此事到底非同小可。冯林说于修撰提出什么‘折中之法’,未能提出,便因陛下盛怒被打断了。于修撰是您的学生,张大人是不是……”
张圭皱眉道:“下衙后,本官便着人去请他。”
冯永亭笑眯眯地应了一声。
在官场上,师生向来是最紧密的关系之一,若是于可远叛变,那于主守派可是大为不利。
连自己的学生都要反对,张圭又怎么能要求别人都信服他呢?
……
张圭下衙回府后,便着人去请了于可远来。
于可远对此早有预料,因此倒也镇定,从容赴会。
寒暄毕,张圭问:“听说昨日陛下在御书房呵责你了?”
于可远便拱手将人前之事一一禀明。
张圭见同冯永亭说得一样,便点点头,又问:“那你的‘折中之法’,陛下同意了吗?”
于可远心中一凛,拱手应道:“陛下……似乎仍属意出战。”
这样答,倒也不算是欺瞒恩师。
毕竟,皇帝的意思,是欲效法太祖,将高昌国一举歼灭。
张圭却以为于可远言下之意,皇帝并未同意他提出的折中之法,遂松了一口气,谆谆教诲道:“你还年轻,不知这世上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折中的余地。”
比如他力主对高昌国固守,再比如他即将推行的新政令。
“往后,切不可再如此冒进。天威难测,务要谨慎。”张圭提点道。
于可远连忙拱手应道:“多谢恩师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张圭见状,满意地点点头。
……
祁钰在皇宫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黄宜安的日子却过得十分悠闲舒适。
得知张潭已经央托冯永亭从末等名册上划掉她的名字,又见赏雪会上郑玉烟成功引起了寿阳公主和庆嬷嬷的注意,眼见着自己离前世的命运越来越远,重生以来便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总算是被彻底给搬开了。
放下心来之后,黄宜安便专心准备起去西北种棉花之事。
前日张溪给她带来了一封信,是张澜从路上寄回来,说是他们已经平安抵达西北境内,离着嘉峪关不过百余里之遥。还说等抵达嘉峪关之后,若是与克里木的人交上了手,他定要活捉几个高昌士兵,帮她打听长绒棉之事。
黄宜安心中感激不已。
因此趁着天晴雪消,她便同王氏一起,去西郊田庄探望怀孕的戚氏,顺便也和黄伦仔细商谈来年到西北种棉花之事。
第81章 大战在即
戚氏虽然已怀孕三月余,然而因孕吐得厉害,人日渐消瘦,且冬日又穿得厚重,因此尚未显怀。
黄宜安到田庄的时候,戚氏正穿着靛青色的家常裙袄,坐在院子里大槐树下的藤椅上晒太阳。
黄宜宁正伏在她的膝上,仰头笑着不知说些什么,逗得戚氏也笑了起来。
母女二人依偎细语,安宁又祥和。
听见响动,母女俩齐齐朝院外看来,见是王氏与宜安,忙都笑着站起来迎接。
“弟妹你别动,快坐下好好歇着。”王氏慌忙赶上前去,扶着戚氏在垫了棉垫的藤椅上重新又坐了下来,道,“一家子客气什么。你如今可不比从前,得多加小心才是。”
戚氏不好意思地笑道:“大嫂,我只是有了身孕,又不是手脚不能动了,您不必如此紧张。”
王氏颇不赞同,道:“你不要觉得如今孕吐没那么厉害了,就不放在心上。你如今都二十八岁了,不比年轻的时候,与生梁哥儿又隔了七年多了,万事都得小心为上。”
戚氏赧然受教。
王氏不见黄伦在家,便问道:“这时节二弟不在家,去哪儿了?”
戚氏笑道:“前儿大雪,有些佃户的房舍被雪压塌了,这不天晴了,他去瞧瞧,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王氏笑赞道:“你们夫妻心善,是那些佃户的福气。”
戚氏笑道:“佃户们大都是爹娘在世时便租种土地的本分人,大家处得久了,情分也深。能帮就帮一把呗,就当是给孩子们积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王氏笑着点头,看向戚氏尚未显怀的肚子,笑道:“这个将来出生了,也是个有福气的。”
……
晌午时分,黄伦才回来。
黄宜安和黄宜宁已经做好了午饭,见黄伦回来,便连忙摆饭。
黄伦见了,笑赞道:“好孩子!”
说话间,从兜里摸出一捧枣子,分给她们姐妹两个,笑道:“佃户送的,甜得很很,你们尝尝。”
黄梁凑过来,趁人不备,飞快抓走一把枣子,嗖地窜到墙角去了,冲黄宜宁得意地笑。
黄宜宁立刻追了上去,要揪他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