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是门技术活(150)+番外

作者: 画江 阅读记录

黄伟见妻子漏了口风,长叹一声,道:“既然喜姐儿已经知道了,那就没有必要再瞒着她了。”

孩子早些知道皇帝如今面对的是个什么局面,也好提早做好准备。

王氏闻言,忧容满面地点点头。

黄伟便将席间所闻一一说了。

黄宜安心道:果然和前世一模一样,张圭并不赞同给父亲封爵,君臣博弈的结果,依旧是锦衣卫千户一职。

只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如前世一般坚持,在大婚时,再次拟诏封爵,而内阁又会不会再次封还敕诏。

“父亲对此是怎么想的?”黄宜安问。

黄伟叹道:“你被册立为后一事,本就完全出乎意料,我和你娘只要你过得平安顺意,什么封爵不封爵的都不在乎。

“再说了,张首辅封还敕诏,并不是针对我一人。他辅佐幼主登基,殚精竭虑,才有了大齐如今日渐昌盛的局面。若是因为封爵之事,让君臣之间出了龃龉,岂不是于国事大大不利?

“等你将来进了宫,只怕也会因此遭受诘难。”

果然,和前世一模一样,为了她,为了皇帝和张圭的君臣相契、共治太平,今生父亲仍旧选择了退让。

可是,为什么非得是她家退让呢?

往前数大齐历代皇后,往后看郑氏宠妃,哪一个娘家没有得到封爵赏赐?怎么偏偏到她这里就行不通了。

她知道张圭“滥封爵位流毒无穷”的担忧不无道理,也知道张圭是故意拿此事开刀,欲要逐步推行新法——连皇后的娘家都不能幸免,其他权贵要闹腾之前,是不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可是,张圭苛求别人之前,是不是得先反省反省他自己?

姬妾成群、婢仆无数,家中奢华无度、江南良田千顷,一顶三十二人人抬的大轿,古往今来都未有能与之比肩者。

前世抄家之时,皇帝看着那无数的金银财宝,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常常教导他厉行节俭、连宴会都不让他举办的首辅大人的真实生活!

而前世她听从父亲的劝告,主动婉辞为父封爵,成就了贤良无私的美名,可是一转眼,皇帝就把属于皇后娘家的荣耀,全部都给了郑氏。为此,郑氏可没少嘲弄讥刺她。

今生,她不愿意再委屈自己,更不愿意再让娘家人因自己而委屈!

“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黄宜安笑着劝慰道,“只是眼下尚未举行大婚,黄家人微言轻,实在不适宜搅入这场君臣之争当中。父亲且想一想,若是咱们主动请辞了,那将置两宫太后于何地?”

虽然李太后向来信任张圭,前世她替父婉辞爵位,李太后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对她赞赏有加,可是这并不妨碍黄宜安以此来劝说毫不知情的黄伟。

黄伟闻言一愣,沉思不语。

对啊,两宫太后的娘家皆按例得到了封赏,若是黄家此时婉辞封爵,那岂不是踩着别人,为自己博美名?

如此,两宫太后岂能高兴?

将来女儿入了宫,两宫太后一个“孝”字压下来,女儿还不知道得受多少磋磨呢。

黄伟一时犹豫不定。

黄宜安也不催促,只静静地陪坐一旁。

第109章 伴驾春游(三更)

良久,黄伟才怅然叹道:“喜姐儿所虑不无道理,那此事就暂且搁置吧。”

后宫不得干政,即便是张首辅将来因此而迁怒女儿,那也比不上两宫太后占着婆婆的名分,光明正大地磋磨儿媳妇厉害。

黄宜安暗自松了口气。

这样才对嘛!

皇帝和首辅角力,她家干嘛要自讨苦吃地搅合进去?

俸禄不俸禄的暂且不提,到时候只怕两边都讨不了好。

如此吃力不讨好之事,她前世已经做过一次了,今生可不愿再重蹈覆辙。

“对了,这事我是从张姐姐那儿得知,不知父亲又是从谁那里知晓的?”黄宜安状似随意地问道。

黄伟也没有多想,道:“是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僚,去内阁送文书时无意间听到的。”

毕竟,这事也不算是机密,内阁封还敕诏时也不曾遮掩。

黄宜安闻言点了点头。

父亲虽然不汲汲于钻营,然而识人却向来很准,既是关系不错的同僚告知的,那么想来对方只是出于同僚之谊好心提点,或许也有巴结之意,并无别的不良企图。

“哦,对了,还有户部的郑司务,也曾对我提及此事。”黄伟补充道。

虽然二人平时没有什么往来,但是郑承宪却十分替他抱屈,让他无措的同时,又有些感动。

“谁?郑司务?郑承宪?”黄宜安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黄伟瞪了她一眼,道:“怎么能直呼朝廷命官的名讳呢?你如今被册立为后,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否则,督察院的诸位大人风闻奏议,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