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是门技术活(160)+番外

作者: 画江 阅读记录

“不过,我没有那么大的心,若是能在西北小获收益,又何必费心千里迢迢地运到江南贩卖?”黄宜安借口道,“于我如今而言,‘便利’二字可比‘大利’重要得多。”

“天下无寒”的梦想太过遥远,说出来也未必取信于人。既是如此,倒不如拿别的借口敷衍过去。

黄伦听黄宜安如此说,想起她不日或将入宫的事,遂点点头,不再多言。

“你二婶和宁姐儿几个在家,我不放心,就不多留了。这四千七百两银票我先收着,等杨富或是杨贵从西北回来,我再安排他们按计划行事。”黄伦道。

说起此事,他便觉得有些惭愧。

此番杨富和杨贵去西北试种长绒棉,一路上有英国公府的管事看在喜姐儿的面子上照料,到了那里也有张澜帮忙照应,将一应事务打理得妥妥当当。

他这个叔父非但没能帮上什么忙,便连银子也一分未出。

喜姐儿说杨富二人此去西北,成败未卜,他还有一大家子要照料,不宜破财,便将此去所需的一应花费都包圆了,便是杨富兄弟俩的酬劳,也是喜姐儿出的。

喜姐儿说,等西北种棉稳妥了,再让他往里投银子。

本是他一心热衷之事,结果却全赖喜姐儿趟路了。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喜姐儿入宫之后,替她好好地打理西北的棉花生意。

第116章 拟定婚期

等送走了黄伦,黄宜安想了想,着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溪。

张溪早就从张澜的来信中知道了此事,尚未来得及告知黄宜安。

见黄宜安特地派人上门告知她,张溪想了想,吩咐兰心备两样小礼,隔日便乘车来到了黄家。

正赶上宫里的绣娘来送大婚的冠服给黄宜安比量,那鲜艳的红、耀目的金,刺得张溪微微眯了眯眼。

安妹妹在她心里一直都是端秀温和的,即便是生气也总带有几分有意无意的收敛,如同一朵纯和淡雅的茉莉花,温和而不尖锐;她从未想过,原来盛装之下的安妹妹竟如此地端庄雍容,如枝头傲然绽放的牡丹,仿佛天生就有母仪天下的气度。

绣娘见张溪来了,忙都行礼问安。

张溪一如既往温和地应了,然而那笑容却有些勉强。

黄宜安见了,便吩咐绣娘卸冠更衣。

等她换上家居的常服,果然见张溪面色微微好转。

黄宜安心下了然,同绣娘说了几处尺寸、针线上的细节,便吩咐阿梅看赏,将人都打发了回去。

寒暄毕,张溪道明来意:“如今已经试验成功,嘉峪关内可种植高昌国的长绒棉,我预备也投些银子,为明年种棉做准备。”

说着话,张溪便将一千两银票推了过来,道:“这是我这些年自己积攒的私房钱,虽然不算多,但应该也够种上几亩地的棉花了。”

黄宜安笑道:“何止是几亩地,数十亩、上百亩都尽够的。”

西北低价不高,边民的酬劳亦比京城低上许多,这一千两银子可是大有作为。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如今存活的长绒棉株苗能否顺利结铃、吐絮,以及能否打下足够多的长绒棉种子以供来年之用。

黄宜安将自己的担忧同张溪说了,笑劝道:“张姐姐不妨再耐心地等一等,等今年的棉花摘了,确实可行之后,再行投银子。”

张溪扬眉道:“我是那抠抠搜搜、缺银子的人吗?此事就这么定了!”

财大气粗的豪气,便是拿出全部积蓄五千两银子种棉花的黄宜安,亦远远不及。

黄宜安忍俊不禁,笑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怕到时候银子花了却没有办成事,岂不是得不偿失?张姐姐就是不缺银子,可也不能这么花啊!”

张溪跟她不一样,活得恣意自由,又有英国公府的管事张宏在西北打理长绒棉种植一事,想要投银子什么时候都可以,未必非得赶在此时。

黄宜安说好说歹,才将张溪劝住了。

可没过几日,张溪又来了。

“澜弟来信说了,他又从高昌国‘借’了些长绒棉的种子,加上那三亩多地长绒棉打下来的种子,明年一准儿能扩大规模,这银子我便先搁你这里了,算是参股!”

张溪得意地挑眉,一副“这回我看你拿什么拒绝我”的霸道模样。

黄宜安哭笑不得。

她算是看出来了,张溪投银子参股是假,怕她缺银子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借才是真。

有这样一心为自己着想的知己好友,黄宜安十分感动。

可是,事实上她并不缺银子啊。

更何况张溪作为英国公府的嫡小姐,也确实不适合在“种棉资助戍边将士”这样的事情上,同她这个即将成为皇后的人牵扯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