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颖公主传(102)
核对族人、定下分宗、划分祭田皇庄,也就是分二宗还是三宗的时候遇到了阻力,但随着荣亲王亲自入京祭拜先祖,那点不平之声便被魏铠华出面亲自按下去了。随着魏铠华的出声,又有几位族老出面,分宗之事便彻底顺风顺水的下去了。
宣、恭二位皇兄,魏玉颖打从一开始便没指望可以把这两位给分出去的,就像恭亲王所想的那样,再怎么分,五服之内是分不出去的。魏玉颖便是如此一刀切,五服之外的全部分出去的,不愿意分出去的,延缓两代再分出去;若是五服之内有愿意分出去的,她也不阻拦。
待到九月初,再次开了宗庙,祭拜先祖,分宗之事便勉强算是尘埃落定了。
九月初九,重阳宫宴。
这算得上新帝登基后第一次大宴,后宫无人,自然是顾太后主持操持,宣亲王、恭亲王、嘉颖大长公主皆在受邀之列。
宫宴虽设在傍晚,但天气已经入秋,这宫宴上的菜品从御膳房一路吹着冷风到了宫宴上,已经只剩余温,待一番礼节行下来,已经没有半丝热气。
当然这些都是坐在殿外之人的待遇。嘉颖几人当然都是坐在殿内,陪坐的不外乎十二叔公并几位族老和朝堂重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宣亲王开口道:“四皇妹,下个月十六便是你的生辰了吧?”
魏玉颖应道:“劳二皇兄挂心了,嘉颖铭记于心。”魏玉颖嘴角挂着得体的笑容,向着宣亲王微微躬身。
恭亲王把玩着酒杯,嘴角噙着一抹玩味的笑容,嘉颖最近忙着分宗一事,想必还没得到消息,他却得到了一点风声,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办法。
只见宣亲王站起身来,对着太后一拜:“太后娘娘,嘉颖皇妹到了下月便十九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是时候考虑一下婚嫁之事了。”
一席话便引得众人目光,“父皇生前最是疼爱皇妹,先皇兄亦是如此,现如今,长嫂如母,还请太后娘娘为嘉颖皇妹择一佳婿。”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实际上并不是风俗,而是律法,一般到了年纪的女子若是不成婚,其父母会被问罪,还会被当地官吏强行许配人家。当然嘉颖大长公主并不是那嫁不出去的女子。
因此太后也不能当面拒绝,“宣亲王言之有理,明日哀家便下旨各家上报驸马人选。”公主下嫁哪里是说嫁就嫁,甄选驸马的流程虽比不上皇帝选妃,但流程还是差不多的。
宣亲王与太后一席对话下来,殿内几位重臣都有些跃跃欲试。能进的来这内殿得了位置的,自然都配得上公主之尊,且不说公主性情、但只说公主手握权柄、与皇上关系亲厚。只是位高权重之人性情大都刚硬,不过比起所能得到的,这点小小的不足当然可以无视了。
“太后娘娘,何必如此麻烦,这在座的各位莫不是王公重臣,家中子弟也是甚为出众。何不此在场众人之间择选一人。”宣亲王接着说道,若是宣亲王与宫中交好,说出这番话也虽有些出格,但也无大碍。
夏启松虽然没了镇北王头衔,却还是被一品爵位荣养在京,便也在受邀之列,眼下他正襟危坐,仿佛根本没听见宣亲王所言。
洛国公眯着眼睛,脸上皱纹密布,花白的胡子留的好长,跟着众人的目光看向魏玉颖,作为眼中话题的中心,从面上却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想想自己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他人老成精,若只是一般受宠的公主也就罢了,可是嘉颖大长公主,洛国公垂下眼眸,似乎太过劳累。
柳国公倒是挺想家里娶了这尊大佛,眼下的局势,不过是谁赢了,嘉颖大长公主之位不是任何人可以撼动的。子嗣不成器,有个公主,好歹能撑三代,只是自家的嘉颖大长公主只怕看不上。
锦乡侯默不作声地喝了一杯酒,眼睛却瞟了一眼宣亲王,看着满面春风的,不知道会不会笑到最后。
东宁候嫡长女才十五,刚和齐郡王订了亲,下面的几个年纪更小,自然就没办法掺和。
董阁老一样默不作声,私心里嘉颖大长公主掌权他是有些意见的,但是同舟共济,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娶公主这种事还是不要的好,他的子孙可都是要走仕途的。
陈阁老倒是知道宣亲王的计划,也挺支持的,女子嫁了人,怎么好再管着娘家事,只是他已经有了宣亲王做女婿,与魏玉颖年纪相当都是孙子辈了,若是侄子,也配不上啊。
于阁老新官上任,但一直被先皇压着,多番遭受陈阁老刁难,对于魏玉颖这座大山,他倒是挺希望能娶回家的,只是娶公主这件事难免有些邀宠之意,作为清流世家,不能太过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