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颖公主传(89)
小吏分很多种,整理文书的书吏,通报往来的门吏…总的来说就是协助官员更好办差的职位,但这种职位虽也有等级之分,却是没有朝廷认可的,来源也广,官署中多有配备,也可自备。
右宗正说这话,意思是让魏玉颖自备,以用来在宗人府衙安插自己的人手。
这是在向魏玉颖释放善意,这种事情魏玉颖肯定知道的,肯定也会这么做的。那还不如让他主动点出来。虽然他持身中立,但这种结善缘的机会也是要趁势而为的。
魏玉颖听了这话,笑容里带了几分真切,右宗正一派中立,虽不打算主动笼络,但是多多亲近也是极好的。
“右宗正大人说的极是。”魏玉颖顺着话说下去,“因着我身份特殊,所以这些身边的吏目打算自备的,正巧在锦衣卫里面挑了几个得用的,回头我会让他们过来报道的,到时候还请各位多多关照才是。”
魏玉颖接了话茬,右宗正心里舒坦着呢。结果锦衣卫三个字却是让他突突了起来。锦衣卫,是他想的那个吗?
号称“梁上君子”,禁军十二位中最神秘最特殊的锦衣卫,只对皇上负责,专属皇上一人的情报机构,人员将领的选拔提升统统不走兵部,只凭圣意裁断。
第68章 国子监祭酒
立政殿内。
再次安静下来,董阁老本来以为这一次依旧会“不欢而散”。没想到,很快魏明晟开口道:“宣国子监祭酒于大人。”
陈阁老微不可地查皱了下眉头,董阁老也不知道皇上这是要干什么。国子监祭酒于大人他自是知道的,书香门第,清贵人家。
说起来不过是几个字,但却不是那么简单的。贵分很多种,皇家自然是天下第一贵重;而勋贵世家以武立功,手握军权,自然是权贵;若是行那商贾之事,金银无数,自然算是富贵;
而清贵却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上的,数代积累,屡有功名,辈出大家,如此百年之上才能道上一句清贵。
不然普通官员可是坐不上这国子监祭酒之位,在国子监就读的大多都是京官子弟,这是日后基本上都是板上钉钉做官的,都可以与祭酒勉强称上一句师生,如此算下来,说上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过分。
可于家却从不因此自得从而僭越,若是其他人家可能会被说上一句故作清高,但是于家却只会被人称赞,这便是世代积攒下的声望。
“臣国子监祭酒见过陛下。”
于大人来的很快,却从容不迫,先是对皇帝行了大礼,待被魏明晟唤起。又对董、陈二位阁老颔首致意。这才再次恭谨的立在皇上面前。
“于大人。”魏明晟出声唤道。
“臣在。”
“你看看这道折子。”递出去的正是陈阁老之前在纠缠的临川郡水利一事。路公公接过折子递给了于大人,于大人恭谨的接过折子,快速浏览。
董阁老站在一旁似有所悟,陈阁老看着于大人的目光带了些阴郁。
“于大人可有什么看法?”魏明晟待于大人看完,便出声问道。
“回陛下的话,水利一事关乎民生,自是应当重视,只是此折之上却单单只提及水利不通,却并无一二描述。”于大人不急不慢,缓缓道来:“另外,郡守未提及整改之法便也罢了,却不知他的上官州牧怎也无一二附语,端是怪事。”
临川郡分属扬州,这道折子理应先递到扬州州牧,州牧无法或者无权处理的时候才会移交金陵,交由朝议。于大人就事论事,陈阁老的脸色却是不由地落了下来,扬州州牧正是他的大儿子。
董阁老却是满怀欣慰,陛下懂得用人,也会用人,这是一大进步。不过陛下是怎么请得动于大人的呢?
名儒宿老若是拒官,不管为帝者心底到底是如何想的,但绝不会有什么惩处便是了。看看同样三朝重臣,董、陈二位阁老已经从科举入仕到如今的位极人臣。可是于大人却是在祭酒这位上呆了许多年。
“于大人说的是,依你所看,此事该如何解决?”魏明晟言语之间十分客气。
于祭酒再次躬身,才出声道:“依臣所见,原样发回,再派人前往临川,临川郡曾多次水灾,所以水利事关重大,一来可以表示宣慰,二来可以查探具体情况。”说到这,略顿了顿,继续道:“此外,也可查查扬州州牧,为何对此次折子无一二附言。”
陈阁老听闻此言,脸却是绷不住了,却是没有言语一句,临川郡一事是真,在此事上,作为州牧最多不作为罢了,应该没有多大干系。董阁老看着这君臣二人奏对,却是有了猜测。
“于大人所言甚是,甚合朕心,董阁老与陈阁老如何看?”魏明晟心里甚是满意,却还是问一下二人的意见,毕竟他要做一个好皇帝,不能独断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