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成了极品婆婆(8)
一碟万年不变的咸菜,一碗煮的稠稠的稀粥。
看着碗里金灿灿的小米,姜暖立刻明白两妯娌又给自己开了小灶。
闪了闪眼眸,姜暖对着身旁的王氏开口,“再拿一个碗,太多了,我吃不完。”
“儿媳这就去。”王氏顺从地去厨房拿过来一个干净的碗。
姜暖接过来,倒出一半小米粥,推到王氏面前,“这些给你喝。”
“娘,”王氏感动地看着姜暖,柔柔地开口,“儿媳已经吃过早饭了,这些留给娘中午喝。”
“我不爱吃剩饭,给你吃你就吃,”顿了顿,姜暖解释,“大丫二丫还小,你不吃饱没奶水会饿到她们。”
姜氏有四个儿子,只有黄小四没有娶亲。
黄老大今年二十一岁,妻王氏,两子一女,大牛五岁,二牛三岁,二丫不足一岁。
黄老二今年十七岁,妻谢氏,只有一女,大丫一岁多一点。
黄老三今年十七岁,妻金氏,暂无子嗣。
黄家共有十三口人,听起来很多,却比不得村里那些子嗣昌盛的人家。
“娘,你对儿媳太好了。”王氏说着,眼泪又在双眸中打转。
小题大做,姜暖心中吐槽。连忙加快速度喝粥,吃完后抹一下嘴巴就溜了。
姜暖觉得黄家人很热情,但,太过热情,她有点吃不消。
老大媳妇动不动就感动地抹泪,老二媳妇看起来就是聪明人,夸起人也灵巧的很,让自诩脸皮三尺厚的姜暖都招架不住。
无奈之下,只能尽量躲着点。
我真是太难了,姜暖坐在凳子上,摸着自己扁扁的肚皮,感慨!
不管昨天的面疙瘩还是今天的粥,分出去一半后根本吃不饱,缺油少盐的,昨晚又做了那么多农活,饿的姜暖两眼发黑。
“算了,先回房间。”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来这么久,她都没有查看一下黄家的家当,连具体家底有多少都不知道。
疾步走回房间,急不可耐地把房间角角落落都翻看一遍。
果然,在靠床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可以挪动的青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灰扑扑的布袋。
惊喜地拿出布袋,把里面的东西全倒在床上。
没高兴多大会儿,姜暖眼中的亮光就一点点退却,最终,沮丧地趴在床上装死。
两块碎银子,两串好的铜钱,三百多零散的铜板。
总共:五两银子又三百七十五铜板!
全部家当加起来不到六两。
姜暖印象中,一亩中等的地都要十两银子。
真穷!
唉!
看来赚钱迫在眼前。
万幸,没什么负债,不然姜暖真要哭了。
她把散开的铜板拿出来,其余的都放在空间的茅草屋里,拿着三百多个铜板去找王氏。
黄家吃的那么差,家里又那么空荡,她还以为真的没钱,找到钱,她就想把生活水平提高些,补补黄家人这亏空的厉害的身子。
东厢中,王氏把两个丫头并排放在床上,自己低头做绣活。
看到姜暖过来,她连忙站起来,“娘,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喊一声儿媳就过去了。”
“没什么大事,过来看看我孙女。”轻咳一声,姜暖不自然地开口,“丫头们可闹了?有没有喂她们糊糊吃。”
“她们很乖,吃饱了就睡了,”王氏看着两个孩子的眼神格外温柔,“糊糊已经喂过了,儿媳不会忘记的。”
说到这,王氏对姜暖的感激越发浓厚,她家婆婆人顶顶的好,不嫌弃女孩还把金贵的糊糊让给她们吃,投生到这样的人家,也是丫头们的福气。
王氏可知道有些人家生了女孩就扔在尿桶里溺死。
看着胳膊长都没的两小,姜暖眼眸一暗,若不是知道她们的年龄,她都以为这两孩子刚几个月。
特别是大丫,一岁多的孩子路都不会走,很可能是营养不良影响造成的。
“老大媳妇,”姜暖拿出五十个铜板,“买只老母鸡再割两斤肉,剩下铜板全买上精米,马上春耕了,你们身体亏空的厉害,得好好补补才行。”
“娘,”王氏捧着铜板的双手有些哆嗦,“这会不会太多了?”
第7章 壮胆
黄家一直都是姜暖管家,王氏卖荷包的时候能得到十几文钱,可她转眼就会交给姜暖,从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铜板。
乍然接到这么多钱,紧张的她心都要跳出来了。
“娘,全,全都花了?”王氏纠结地问。
一只鸡二十文左右,两斤肉十文,剩下的还能买五斤精米。
可是,她不舍得。
这可是黄老大四五天才能赚到的工钱,扣扣索索能花半个月。
“对,全花了,”姜暖想了想,还感觉不够,又拿出五十个铜板,“多买点精米,咱家孩子多,你们妯娌身子亏的厉害,必须好好养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