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133)
前后也就一个小时就走了。
宋母想要招待他们吃午饭的,可是人家没留。
这也是在说,他们没有占便宜的心思。
宋红米为了打听八卦,主动帮宋母烧火。“娘,我大哥啥意思啊?”
她好想知道啊。
她倒是想直接问宋大哥,可这家伙躲屋里不肯出来。
宋母颇有些得意的嘿嘿笑起来,“能啥意思,见到人家姑娘话都说不顺溜了。”
宋红米挑眉,呵…男人!
“你还有几天回学校?”宋母问道。
宋红米正在脑子里编排宋大哥呢,“啊?…啊,还有五天,咋啦?”
宋母没说啥,只是嘟囔着“有点赶。”
宋红米一时没反应过来。
饭桌上,扭捏的红脸宋大哥终于出来了。
全家人都看着他笑。
“大哥,谈谈啥感觉?”宋红米很想采访一下宋大哥。
一直躲在屋里的宋二哥也打趣道,“大哥,说说呗。”
“都不吃饭啦!”宋大哥恼羞成怒了。
宋母看了一圈,“都闭嘴,赶紧吃饭!”
大家伙赶紧低头喝粥。
“孩他爹,房子找好了么?”宋母不让别人说话,她自己倒是说上了。
“老张想住大队仓房,回头想买个老房子,有在宋家大队扎根的意思。”宋爹猜测,张家手里是有点钱的,估计不多,想用在刀刃上。
“大伯说让他们住多久?”这仓房可不是个人的,不可能一直住下去。
而且挺破烂的,回头下雨肯定是要漏雨的。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要钱,还勉强能挡风遮雪。
“最多住到上秋。”这都是大哥看在他面子上,换个人顶多住到开春。
宋母挺高兴,比她想的要长不少。
宋红米发现宋大哥恨不得耳朵支着,听着宋爹宋母说话。
这么关心的么。
看来是真满意张家小姐姐呢,对了,她好像叫玉秀,张玉秀。
虽然觉得宋大哥有些见美思迁,但心里却是松口气。
她真怕搞出宋大哥旧情难忘的狗血戏码。
“那哪天搬来?”宋母又问道。
“明天就差不多,老张的意思是不好太打搅亲戚了。明个你带孩子们去帮忙收拾一下,再给送半筐地瓜。”既然以后是亲家了,那就是实在亲戚,现在主动伸手,老张家肯定更记情。
宋母有点心疼,“现在就送啊?”
宋爹一锤定音,“现在送。”
“那彩礼?”宋母的意思这算不算彩礼里头。
被宋爹瞟了眼,不吱声了。
第二天一早,宋红米特意穿了旧衣服,要帮忙打扫,舍不得穿好的。
大队仓房很久没人收拾了,肯定一堆灰。
结果宋母却是没想让去,“红米、老二老幺,你们就别去了,仓房不大,就一个屋,一会就打扫完了。”
她只带着宋大哥、宋大姐走了。
不用干活,宋红米自然是高兴的。
不过心里却有点怪怪的。
好像啊…也许是她多想了…她有种感觉,宋母在让宋二哥回避。
又不好直接说,所以干脆留好几个。
难道是怕唐家姑娘的事情重演。
那宋母真是多虑了。
不管张家小姐姐多优秀,她都是处于弱势的。
因为人离乡贱。
她们在这里没有根没有靠山,何况还处于低谷(没房子没粮食)。
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挑三拣四。
不客气的说,只有她们家挑剔的份儿。
估计宋母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第87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49)
在宋红米将要开学的最后一天,张玉秀也是宋大嫂挎着一个小包裹皮被宋大哥牵回了宋家。
没有婚礼,没有酒席。
没有新衣服,没有鞭炮,安安静静的。
也没有牛车、马车或者自行车接新娘子,因为两家距离很近。
两人就是走路。
不过这年头,这样的婚礼才是正常的。
宋家帮助张家在宋家大队落了户,还帮着他们找到了一处不要租金可以住到秋天的房子。
送了两回粮食,第一次是半筐地瓜,第二次是一筐地瓜和半筐野菜干。
宋爹宋母还送了一个罐子两个木盆和一口木箱子和一些旧衣服,帮助张家安置。
其实这些就是彩礼。
都加一起,花费不算少。
婚礼当天中午,宋爹请了老爷子和宋大伯、宋三叔两家。
还是要自带粮食的。
老爷子最是高兴,看着一对新人连连称好。
感觉精神都好几分。
病容都少了。
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顿饭的意义不在吃喝,就是让实在亲戚认认脸。
饭菜不算丰盛,主食仍然是地瓜粥,不过放了不少大米,煮的时间也长,味道要比平时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