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298)
靠他们吃饭的得有几十万人,真的不敢行差踏错。
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七十岁才退休,可总有人要来问三问四,一辈子没消停了。
所以这辈子只想咸鱼。
宋红米也承认,产业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负担了社会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嗯,这辈子咱们争取把三个女儿培养出来,挣够咱俩的养老费就好了。”活了几辈子,宋红米很佛系了。
清苦的生活她能过。
奢华的也完全可以。
“那你喜欢这个城市么,你可以选个城市,咱们以后就不动弹了。”柳宵让她选择养老的地方。
宋红米歪着下巴,“京城咱们住的时间最长,上海也住过一段时间,海南、泰国、沈市、黑河都住过,这些都不选,选一个没住过的比较宜居的城市。”
“西安好不好,你不是特别喜欢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么,好吃的也多。”柳宵还记得当时红米羡慕的表情。
宋红米想到兵马俑、肉夹馍、大雁塔。
而且挨着成都也不远,有空也可以过去吃一圈。
越想越觉得合适,定了!
就去西安。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69章 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2)
柳宵还是去睡觉了,他原身有那毛病,喝酒后嗜睡,眼皮子都撑不开。
宋红米让他睡去,她也要出去买菜做饭,回头喊他,不会让他睡太久,省得晚上走觉。
今天也算一家人的转折,稍微吃点好的。
如今不是一些特殊物资,还是好买的,不需要票了。
她计划买两斤猪肉、一条河鱼,一块豆腐和两样青菜,再买几斤大米,家里都是玉米面。
“玲子,来,来。”宋红米对着大女儿招手。
“娘…嗯,妈。”玲子有些怯怯的,低着头不敢正眼看人。
“玲子,妈给你个任务,你带着俩妹妹进屋,别出来,再看着爸爸点,等我买菜回来,给你姐仨买根红糖冰棍,成不成?”宋红米本来想揉揉闺女的脑袋的,变成拍肩膀了,小油头实在有点无法下手。
嫌弃倒不至于,主要是她还要买菜呢。
等下午烧水,全家一起洗澡。
她还说要做餐饮,这样的话卫生可是首要问题。
玲子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睛,“冰棍?”
宋红米都听到孩子吞口水的声音了,“嗯,三分钱一根的红糖冰棍。”
玲子使劲点头,“我能看妹妹…”又看向炕上睡觉的柳宵,“和爸。”
“好,妈相信玲子说到做到。”宋红米看着姐仨进了屋,才拿着柳条筐出门了。
“这道…”宋红米踮着脚走路,路上很是泥泞,还到处是垃圾。
没走出多远,就是公厕,味道很是消魂。
然后几个小男孩直接大小便,拿着石头子打坑里的尿水。
宋红米绷着脸快步走了过去。
在去附近自由农副市场的路上还看到两拨打架的。
一波是几个妇女,连打带骂。
另外一拨是一群半大小子打群架。
她脑海里,附近打架都不算事,只要不见红,公安都不管的。
所以她也没报警的打算,只躲远点,怕卷进去。
终于到了市场,里头人来人往的。
宋红米赶紧挤了进去。
先去猪肉摊,一看,肥肉已经没了,最后买了块后丘。
后丘肉肥肉少,瘦肉多,人们一般不愿意买。
宋红米倒觉得很好。
一条两斤半都要了。
之后又买了两条鲫鱼,回去熬汤。
两条鱼都不大,加起来还不到半斤。
卖鱼的说是野生的,所以没有太大的。
之后买了大米、豆腐和青菜。
又买了一袋精盐。
家里都是粗盐,粗盐多是不加碘的。
差不多了,拎着沉甸甸的柳条筐出了自由市场,刚要往家走。
突然想起来,她还答应给买冰棍了。
这时候卖冰棍、雪糕有固定摊位。
也有骑着自行车驮着冰棍雪糕的泡沫箱四处卖的。
但是很少去她们那片,治安不好,人们还穷,卖冰棍的自然不愿意过去。
所以得找固定摊位。
买了一根冰棍,然后急忙忙往家奔。
没多买,不是钱的问题,是孩子们年纪小,肠胃弱,还没吃过,吃太多冰凉的可能会难受。
中午还要吃肉呢。
其实平时吃的很素,突然吃肉也不太好。
希望她们这一家子都能适应。
小跑着到了家,宋红米看到三个孩子没在外头玩,很是松口气。
她们房子没有院子,临着街道,孩子在外边玩挺不安全的。
要不然她也不会用冰棍勾着玲子她们待在屋里了。
下午还是和柳宵商量一下,最好是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