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69)
宋二哥抬头看了眼宋红米,又看向宋爹宋母,“爹娘,要不我请半天。也不是一天都上课的。”
宋母有些不耐烦,“行了行了,快去上学吧,可不敢耽误你!”
宋红米看着宋二哥有些眼眶红了,有些闹不懂宋母的想法。
平时她也挺喜欢宋二哥学习的,也会像亲戚夸耀她,说明她对学习并不反感。
怎么现在宋二哥要上学,她还有些生气呢。
不过随后宋母的话让她明白了。
“也就这两天儿弄点儿山货能挣点儿钱,要不然种一年地能挣啥啊,盖了新房手里啥也没有了。”宋母不免有些发愁。
宋二哥咬咬牙,“娘,那我再请两天假。”
宋爹放下饭碗,抹了抹嘴巴子,“老二去上学,不差你一个。红米你愿意跟着就跟着。”
“爹,我也想进山。”宋小弟眼巴巴的。
“你得了,你去了也是扯后腿的,啥时候再长一扎啥时候再说。”宋母可不想让宋小弟跟着。
宋小弟还想再说,宋爹就拍板了,“就这么定了,明早都带干粮,中午我们不回来。老二你管管老小。”
宋大姐赶紧说,“那我回头发点面放灶台上,明早上蒸些二和面的馒头吧。二弟,我把你和小弟的馒头放锅里,回头烧把火就热乎了。”
宋二哥点点头,“知道了。”
宋大哥笑呵呵,“娘,明个多带俩袋子,保证装的满满登登的。”
宋母笑骂,“你就吹牛吧。对了,得找副手套,家里还有么?”
宋大姐直接回答,“没了,我这个还是现做的呢。”
“那你找件破衣服来,现在做。”宋母吩咐道。
松子在松塔里,松塔长在松树上,可松树上都是松针,弄不好就被扎了。
“哎。”宋大姐应了声,进屋去找东西了。
“其实不用手套,我爬松树跟玩似的。”宋大哥很是不以为然。
宋母瞪眼,“我是怕你被扎么,我是怕你被扎了之后耽误采松子。”
宋红米看着宋大哥一脸憋屈,忍不住偷笑。
让你得瑟,被怼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51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13)
宋爹、宋母、宋大哥扛着麻袋,宋大姐和宋二姐合力抬着,宋红米和宋小弟跟着。
她们要去村里的打谷场,那边来小贩了,过来收山货。
这算是村子少有的热闹日子。
也是村里少见的大集合的日子。
大人们是抬山货的,小孩子过来看热闹玩的。
乌泱泱一大片,宋红米才有些她们村里人不少的感觉。
也是,平时都是各做各的,很少凑在一块,就没这么震撼。
几乎都是亲戚,这一路净问好了。
宋红米都有些后悔出来了,不过也是有好处的,差不多把村里人认了一遍,特别是那些小孩,能记住是谁家的了。
她们来的比较晚,前头人很多。
不过村里人可不会按照排队来。
一些大辈分的自然就有了插队资格。
还有有插队资格的就是有点小权的。
比如宋大伯这位村长,他就先称了,还有会计,然后两人得帮忙,帮忙盯着秤,也跟着算账。
别以为多此一举,很多村里人大字不识,他们连秤都不会看,很容易被糊弄。
不过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智慧,宋宋母就说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挺相信这些外来人,也没想到他们会糊弄人,后来还是一位老爷子发现了。
他是咋发现的呢,他不会认字更不会看秤,他跟自家邻居比,比山货,他发现了他东西比邻居家东西多,最后得的钱却比那家得的少,这就不对了。
最后那俩收山货的被围村里了,村长带着村民又把东西秤一遍,算了账,这俩瘪犊子差不多昧下了四分之一。
被狠打了一顿,把山货和大秤扣下,让他们去筹钱。
最后这钱肯定是给了,而且肯定还多了,谁知道以前几回他们有没有瞎算账,被抓着了没有也是有,为了让她们长点教训,大秤也没给他们。
现在村里用的就是,宋红米有些怀疑,当时扣大秤就是为了以后用。
多出来的钱没法分,谁知道谁多谁少,山货都倒一块了。
最后一商量,买了猪肉,那天全村吃肉。
可惜就那么一回,以后再来收山货的就老实了。
宋母语气中还有些可惜。
恨不得这种“好事”再来几回。
宋红米不免在心里腹诽,这俩收山货的胆子也是大破天了,居然敢在村里耍心眼,不知道法不责众么,何况他们还理亏。
现在即使这些收山货的贩子们老实了,村长和会计也会跟着,他们用大秤称一回,村子里用那扣押的大秤也秤一回,两边数字大差不差的,会计就会记下来,最后碰结果,一样了,贩子才会给村民钱,这样麻烦是麻烦点儿,但是两边儿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