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家的傻儿子[重生](47)
太师尹章和孙儿尹贺一块来了,太子依礼拜见了太师。太师点了点头。尹贺又拜见了太子,太子道了声免礼。
太子和尹贺还不甚熟悉,几乎不怎么交流。
三人叙礼毕,便坐下,开始讲课。
太师先重温了一遍昨日讲的,看他们吸收得如何。接着又讲新的内容。
太子和尹贺一起正襟危坐,认真听讲。太子心里害怕被人比下去,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听课。要说早上跑步也有好处,譬如此时的太子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听课效率不知高多少倍,也能举一反三。当然是在脑子里的。
太子磕巴的毛病不似从前严重,却也没好。说话仍是以短句为主。不知道的,也未怀疑。太子慢慢把这当成自己说话的习惯和风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太师说着,看向底下二人,道:“此二句,你们分别说说自己的见解,太子先说吧。”
“是。”太子站了起身,揖了一礼,这才道:“此句意为,治国,有章法,应当,以民为本。利民之事,多做。不利民,则少做。”
太师点了点头,道:“后一句呢?”
太子道:“政令当以,能行为上。”
在一旁端坐的尹贺忍不住发问:“不‘行’怎么知道能不能行呢?”
太子看了他一眼,继续道:“明知不可为。譬如,苛捐杂税,会加重,民众负担。此非,可行政令。不能行。”
“我有不同见解。”尹贺站了起身,朝上作了一揖,道:“我认为‘利民为本’之‘利’应解为便利,而非有利。‘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之‘行’应解为有效,而非可行。”
“嗯,”太师点了点头,道:“都坐下吧。”
太子和尹贺互望了一眼,都坐下 了。
太师道:“两位的见解虽有差异,却也是大同小异。尹贺所说之便利,亦从属于有利。可解为有利。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说的是,治国有纲常,当以有利于民为根本。《吕氏春秋·用民》里说:‘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亦明了要抓住关键,利民便是关键。治国的关键是利民。以民为本。”
“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说的是,政令教化的经营治理,当以其能流通能推行为上。能流通能推行亦可解为行之有效。也就是尹贺之有效与太子之可行并拢。‘可行’未必‘有效’,‘有效’未必‘可行’。推行政令教化过程中,亦有重重阻碍,要多观察,多实地考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懂了吗?”
太子和尹贺都点了点头。
“那就接着往下讲。”太师说着又看向书本,继续往下讲。
天气已转寒。室内烧了炉子,并未十分寒冷。这一堂课上得宁静而安详。
太子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仅自己听着呢,还时刻关注了尹贺的动静。尹贺在课堂上倒踊跃发言。有不懂就直接提出来。
相比于太子的沉默,尹贺倒显得过分活跃了。太子的压力又加大了,本来他只默默地听着就行了,尹贺一踊跃发言,他就显得过分安静,好像毫无自己的观点。这对于不善言辞的太子来说,真是有苦难言。
他又不能不让人家发言。是吧?
作者有话要说:太子:能少说两句不?
尹贺:不能。
太子:那好吧。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文中所述观点是作者查资料后,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不必当真。
第28章
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每天上课,下课,训练。周而复始。
如此过了几日,太子渐渐适应了。
即便下雪,也没有放弃练功。
太子每天早上跑步,下午上太叔萌的课就扎马步。身体锻炼得棒棒的。
这日休课,太子去给皇帝请安。刚好厉贵妃和二皇子也在。
厉贵妃看见太子神采奕奕,倒比从前生龙活虎了,这又勾起了她心底害人的心思来。这些日子她只顾着跟苏妃斗,倒忘了太子了。太子长得如此水灵,对比自己的儿子出彩许多,她心里嫉妒得发狂。面上却不动声色。
“太子来了。”皇帝见太子红光满面,心中欢喜,拉了他过来,摸了摸他的脑袋,道:“先前听说太子发烧了,可好了?”
“好了。”太子回道。
“太子哥哥,”二皇子赵承韬见了他,不由也上前拉了他的手,娇声道:“好久不见太子哥哥了。”
太子忍下了抽回手的冲动,看了他一眼,应了声:“嗯。”
“你们好久不见了啊?”皇帝看着两个好儿子,慈爱地道,“那兄弟俩就上一边玩去吧。增进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