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31)
确切说,兆这种是特殊例子,正常的人才都是:老子又不是只能吊死你这株歪脖子树上,竖子安可与谋,告辞。
因为主上不尊重自己便将主上给踹了找下家,或是蓄意报复,搞死前任的人才们,仅是《大荒纪年》里便能轻松寻到超过两位数的案例记载。
帝国至少数万方国,人才们只要是真的有才,到哪不能出仕?着实没必要在歪脖子树上死磕。
因而游士们的从业简单概括一下便是:骑驴看唱本,且走且看。
先找个有名气的应聘门客,但耳闻终究不如一见,因而一边混饭吃一边观察对方是否合得来,若是满意,那就定下了,若是不满意,便以此为平台认识别的人,务色满意的对像,去下一家,继续观察。
大部分王侯贵族都没法接受下位者将自己当初菜一样挑拣嫌弃,奈何卖方市场就是这么任性,或者说,游士们虽然出仕不同的国家,但在面对买家的无理取闹时却统一了战线:史册上那些不尊重人才的悲剧王侯们可以作证。
合则聚,不合则散。
你不尊重我,我就换一家。
你要来硬的也成,但除非你能将消息捂得死死的,否则别的游士听说了以后肯定绕着你走。
人才是需要哄的,但贵族打小就是被哄被迁就的那个,能够放下身段哄人才的真不多,因而那少数放得下身段的王侯们身边往往会聚拢大量的人才。
游士们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便是为了权力,主上是否合得来很重要,毕竟游士们不是贵族,有封地有兵马保障,除了一身才华什么都没有的游士们对主上的依赖很重。这也是为何越有才的游士为何越挑剔,人生苦短,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挨个试错,与其走到一半发现合作者不合适被迫重新开始,倒不如一开始就选一个合适的。
所谓合适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真礼贤下士尊重自己的,即脑子拎得清,哪怕忌惮臣子也会等榨干臣子的才华之后再翻脸杀人;二是好控制的,游士觉得能够控制主上,确保主上不会扯自己后腿。
士为知己者死,所谓的知己究竟是君主还是士的政治抱负与理念?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言归正传,嗣君祚哪种都不是,但他身边聚拢着大量高品质的人才。
兆回来的时候这些人才少了三分之一。
兆顿时一口老血涌上喉头。
天知道他为了将这些人才给吸引过来,留下来花了多少心思。
一番询问,兆大抵了解到怎么回事。
恃才傲物是这年头人才们的通病,越有才病得越重,需要主上多多担待。
嗣君祚毫无疑问不是一个放得下身段的,本来问题也不大,哪怕他放不下身段,但只要按着兆的嘱咐,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门客,听门客们的也无妨。
大抵是汲取了上回的教训,这一回嗣君祚很有兼听则明的意思,刚开始也就没出事。
找嗣君祚麻烦的人也意识到了嗣君祚身边这些含金量有点高的人才们,于是乎开始为君臣制造裂痕,这也是很常见的做法,要么挑拨君臣信任,要么挑拨君臣和睦。
嗣君祚遇到的是第二种。
在兆看来这很好破解,放下身段哄,可着劲哄就是了,双方闹脾气有摩擦总要有一方低头的。
然而问题也出在这,嗣君祚是一个正常的王侯贵族,这意味着他的认知里:只有下位者顺着上位者,没有上位者顺着下位者。
兆的存在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嗣君祚的贵族病,兆如此有才尚且任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千般迁就万般顺从,你们还不如兆事事周到妥帖呢,怎么敢这么有脾气?
兆:“....”如果那些游士们也出身奴隶的话,他们也会千般迁就万般顺从的,很遗憾,他们不是。
游士不是贵族旁支庶子便是没落贵族之后,再不就是地主,不仅不是奴隶,在为了求学散尽家财前,大部分游士都是奴隶主。
道理是这样,兆却没法对着气愤的同自己抱怨门客们不知轻重的嗣君祚说出口。
主人,是你错了,你应该低头的。
嗣君祚若能听得进去也不会遂了别人的愿,将兆一并厌恶上倒是极有可能。
门客被主上厌弃大不了踹了主上找下家,奴隶被主人厌弃却是死路一条。
兆能怎样?只能顺着嗣君祚的意思表示,嗯嗯嗯,门客们脾气太烂....待嗣君祚的气发泄得差不多了兆才委婉开口。“门客们此刻必定是后悔与嗣君犟着的,却无台阶下,眼巴巴盼着嗣君呢。”
“那为何不来见你?”嗣君祚道。“我又不是不准他们进门。”
求见你便是低头,自然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