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葛生(54)

作者: 都广建木 阅读记录

葛天国公族可没死绝,而分封制的优点便是让每一位分封贵族都有自己的军队,分封制的核心是血缘宗法,分封时,好的富庶的重要的封地都只给公族,血缘越近给得越好。虽然这也导致礼崩乐坏以后公族容易造反,但好处是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怎样肉都烂在了锅里。

后期的国君们显然不觉得这样好,肉哪怕烂在锅里那也不是自己的后代,因而开始将那些重要的地方能自己控制便自己控制,实在不能便给血缘远一些但继承权微弱到无,前头数量庞大的近支不死绝便无法继位,能力与忠诚都相对可信的旁支公族。

兆的出身太低微了,一旦他继位,那些大贵族不是拉起兵马准备取而代之便是找一个旁支当幌子,都是要造反的。想让他们不造反也不是没办法,熙熙攘攘皆为利,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自然能让他们支持兆,但人都已经是大贵族了,没法再给,再给的话就只能给国君的权力,让大贵族成为国家实际上的统治者,国君当个傀儡。

兆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受制于人的。

当国君不掌权毋宁死。

兆自信道:“我做好了。”

井雉便道:“那就随你。”

兆开心的搂着井雉的腰合眼休息。

将已经定好的计划提前半载并且保证不出乱子并非容易的事,夫妻俩都进入了疯狂忙碌状态,总算赶在暮秋之月的中旬让葛天侯禅位给葛天侯,自己晋升为主父。

当上国君没几日兆便同时迎来了叛乱与长子出生两件大事。

兆颁布大赦庆贺长子的出生,但只来得及抱了一回长子便得出征平乱。

“稷,等阿父凯旋回来。”兆亲了亲红彤彤的小猴子,不舍的将孩子放在井雉的身边。“我不在的时候后方便交给你与闵相了。”

井雉道:“且放心去吧。”

迟疑了下兆还是道:“你与闵相不会在这个时候冲突吧?”

井雉与闵惠不是很和睦,无关性情,实际上这俩都注重生活品质的家伙还挺谈得来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俩政见不合。

俩人都支持集权,收回旧贵族手里的权力,但闵惠没打算赶尽杀绝,做得太绝容易引起过于激烈的反扑到时候很容易演变内耗,应该循序渐进,第一步先收回实权,别的方面可以适当妥协一二。井雉觉得变法是不可能不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既然都已经得罪了,那也没必要客气,杀干净好了。

闵惠觉得井雉就是被无怀国的公卿贵族刺激得失去理智了。

井雉觉得闵惠是怂,百闻不如一见,传闻中桀骜锋锐的少年终究是老了。

关于土地,激进的又换成了闵惠,闵惠觉得所有土地应该国府控制,按军功赐予有功将士,无功则无地。

井雉却觉得葛天国多山少平原,能种粮食的土地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山地,开发起来成本非常高,应该土地私有,分地于民,以此鼓励民间积极开荒,同时拥有土地的良家子将承担兵役。

闵惠骂井雉不切实际,分地于民,要不了多久土地就会被兼并,民根本守不住。到时拥有土地的良家子数量锐减,看你怎么征兵。

关于法律,闵惠偏法家,觉得严刑峻法,以一断之。

井雉非常不客气的指出了闵惠理论中的致命点:以一断之,谁来断?国君?若是明君,这套做法会成绩斐然。但国君要是个无法无天的昏君暴君呢?败家速度也同样是惊人的。

井雉的看法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集权是必须的,但权力必须被约束。还举了个例子:炎帝。

炎帝当年分割王权与神权的理由便是极致的权力带来极致的腐朽,她自己晚年都扛不住了,因此炎帝不相信后继者扛得住这份腐朽。遂切割王权与神权,令玉宫与薪火台互相制衡。

这俩凑一块就没有不撕的时候,兆给这俩和稀泥拉架花的精力比和贵族公卿们斗智斗勇都多。

倒不是担心井雉,他担心的是闵惠,怕闵惠被井雉打死。

闵惠是第一境的武者,井雉却是第三境,虽然后者当上摄政公卿后多年案牍劳形,没什么实战的经验,但底子在那摆着,真打起来闵惠被打死的概率很大。

井雉无语:“我与他只是路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并非敌人。”

兆很想说百家学派的目的也是一致的:让帝国重新安定。

但相同的目的有让百家学派和睦共处吗?

答曰:狗脑子都掐出来了。

可就算不放心他也没办法,只能祈祷各路神灵这俩不会在自己出征平乱时打起来。

大抵是对超过十八路的神灵的祈祷很灵验,兆出征三个月,后方都很稳定。

上一篇: 追星进行时[娱乐圈] 下一篇: 天之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