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太傅三观不合(156)
过了十三日,我们终于来了封地。
人生地不熟,我正准备直接去王府面前,拿出自己的信物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我。
“许书书!”那个人喊着我大名,一点都不客气,我根本不用回头,就已经想象的到于冉那肆意飞扬的张狂模样。
我向后看,只见一颗脑袋从粥棚里隔着三五人群探过来,一只手拎着半边瓜瓢子敲着粥桶“彭彭”作响。
“喂!”于冉挑了眉,问我,“这位夫人,走过路过,要不要来一碗粥润润嗓子呀?”
我:“……”
我就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一丝姐妹情深的认知带到于冉这个人身上。
我冷着脸,面上依然很客气,回绝到:“不用,多谢太妃善人的好意!”
……
这便是传闻中太傅夫人与太妃善人的久别重逢。
于冉丢下手中的瓜瓢子,自然有人伸手接过,她对我冷淡的态度也不满极了,嚷嚷就是因为知道我这几日要到,她才挑了靠近城门的粥棚来施粥的,每日里简直是“望眼欲穿”。
我笑了一下,回道,那这么说,我岂不是“千里迢迢”来看你喽?
于冉说不过,哼了一声,冷笑着讽刺我,说我怼人的功夫一点都没弱下去。
我一笑置之。
收拾好住处,于冉带我见了王府周边的一些地方。
每块区域都设有粥棚,以供贫苦人家的救济,遣了三位负责官员专门管理。
此外,于冉还告诉我,封地上的一些茶楼、旅店、赌坊和钱庄,有近三层都还王府的资产,经营的方法借鉴了我的茶楼,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并且后两个盈利颇丰。
我听了也很开心。
转了一圈,回到王府,有仆人告诉于冉,王爷已经回来了,于冉便遣人去叫,说他姨娘来了,快来正厅用膳。
我瞪了于冉一眼,说不要说胡话,于冉反问怎么怎么?你还害羞?
我:“……”
片刻后程平快步走了进来,同他母妃打了声招呼,转头带着明显欢喜的笑意看我,向我问好。
他说小姨你来啦!你的模样真是一点都没变,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我打量着这个小孩子,明眸皓齿,眉目英挺,长的也快,已经到了我的肩处。
他抬头望我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撞进他明光潋滟的笑眸里。
如今我很喜欢这个孩子。
我在封地这里住了有十日,大抵是因为于冉雷厉风行的性子,或是程平对我无端的亲近,又或者是周围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一个人都努力且平和地谋生,让我觉得这好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园。
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我跟着于冉去转了封地里好多的铺子,听她诉说这些是如何经营的,偶尔也会讲些我在京中遇到过的事情,将感悟到的一些治理办法告诉她。
我也同程平一起下过田地,小王爷对自己的尊贵身份一点都不介意,将衣裳下摆系在了腰间,又将裤脚仔细捞上,同农人一起下了田地。
他说先生对他提过,封地这边比京城中暖和,到了冬日也是可以尝试种植一些作物的,等到他研究好了,将这些写到折子上,让皇兄夸他。
小孩子的笑容明艳极了。
十日过后,我向于冉和程平辞了行。
于冉瞪大了眼睛,表示十分不满,说你这才来了几天,就想走了?
程平也让我留下。
我说不了。
我到封地时,秋试就已经开始了,如今又住了有十日,一切审阅核查大概都已经完成了。算上回去路程,再到皇陵那里住几日,又该花去小半个月,那个时候,张子安应该把任职一事安排妥当了。
我想在他忙完空闲下来时,回到他的身边。
于冉听了笑着叹了一声,说许书书你果然最惦记着太傅了,不过今日一别日后又要好久才能相见,算啦,咱们两个都好好活着,知道吗?
“活成老妖怪!”她一边嘻嘻笑了一声,一边伸手抱住我。
我同她相拥。
我想: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我踏上了回程的路,已经秋末了,天气很冷,路上我几次见到杜婆婆皱着眉头。
坚持问她,她才告诉我,原来她老人家有风寒。
天气阴寒,便有些受不住。
我连忙拿了手炉,让她抱着,但是这点微薄热气不能同自然之力抗衡。我不忍心,便缩短了白日里的行程,到了下午就早早找好了客栈,烧了暖炉给她捶捏。
到了皇陵,已经过了大半月。
巍峨庞博的陵墓埋藏在地下,那里面歇息着娘娘和我的翠枳,在周围有庙宇供奉香火。
我虽然依旧看不到她们,但我觉得自己离她们无比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