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阳的八零(4)

“我中午就去找他说清楚。”熬番薯粥不费劲,已经摸清时间的陈安忻回屋子躺着,想中午该如何说才好。

方嵘在他们家田地干活,为了避嫌,她不去田里,在家倒是清闲了,还能有时间歇息。

躺到床上,睡意很快来袭,等她再次醒来,天光大亮,妹妹也已经不在身边。

再次去堂屋,陈安忻看见挂在墙上的老钟,时间已经转到上午九点半。

换个方向,陈安忻去厨房,掀开锅盖,番薯粥已经冷了,水多,番薯和米少,这样的粥用锅盖盖着,闷多久都不会浓稠,米和番薯早就已经沉到锅底去了。

她先去刷牙洗脸,洗完给自己盛了小碗番薯粥,和想的一样,就比白粥多了点颜色,多了点番薯独有的味道,总体还是淡的。

如果再甜点,很适合夏天喝来解渴。

第3章 豆腐饼

喝了一碗番薯粥垫肚子后,陈安忻拿搪瓷缸子盛了差不多半缸子的番薯粥,送去哥嫂家。

多捞了些干的,本来这锅番薯粥是家里今天一天的粮食,她临时决定做点别的来吃,番薯粥就多送些到大哥家。

将满是污垢的酱油瓶找到刷干净,陈安忻拿上酱油瓶和番薯粥,出发去哥嫂家。

哥嫂家离得不远,她送完番薯粥,洗了缸子就走。

从哥嫂家出来,买了两块老豆腐,一瓶香油,酱油打了满满一壶,花不到五毛钱。

九几年的时候几毛钱可买不来这堆东西。

也不能和九几年比,九几年的时候她兜里有闲钱,买调料舍得,现在所有钱加起来,角角落落搜刮干净,还不到十块。

没有收入,就这点钱,很快能见底。

回到家,陈安忻先揉面,面揉好了放起来醒着,去院子剪了把小葱,洗净放着。

捏豆腐,拌豆腐馅。

今天准备煎豆腐饼,鏊子也给洗干净了,豆腐馅包进面皮里,瞧着时间,安萍快放学回家了,陈安忻加快速度包馅,压饼。

等陈安萍回来,第一锅豆腐饼已经出来。

开了几年早饭铺子,她做饼做包子的速度提上去了,火候也能掌握得准。

“姐!中午饭居然用油了!好香!”陈安萍进家里院子就闻到香味了,肚子饿得咕咕响。

油滋滋响,听在她耳朵里,简直是无比美妙的音乐。

见妹妹站在灶台边,眼巴巴看着煎好的豆腐饼,陈安忻道:“现在还很烫,你先送四个到哥嫂家里,回来就轮到你吃。”

“好嘞!”陈安萍嗓音响亮,恨不得用冲的速度把豆腐饼送到哥哥嫂子家,好马上回来吃豆腐饼。

陈安忻拿大碗装了四个,递给妹妹:“路上别跑太快,小心摔着。”

“嗯!”陈安萍抱着碗出去,她可不敢摔,手里拿着的是珍贵的粮食。

第一锅给哥嫂安萍还有她自己吃,第二锅才是送到田里去的。

她做的豆腐饼比手掌要小,厚实,一鏊子能煎八个饼。

送哥嫂家里四个,安萍两个,她一个,第一锅多出来的一个并到第二锅,到时候送田里去。

哥嫂家里。

赵美明:“不久前安忻还送了番薯粥过来,怎么现在又送东西来了。”

肚子饿得咕咕响的陈安萍过来得急,到了哥嫂家里,反而不急着走:“嫂子,我也不知道我姐今天怎么了,这饼可好吃了,皮都是黄金颜色!时时和悦悦吃了肯定也说好吃。”

时时和悦悦是大哥大嫂家的孩子,兄妹,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两岁的妹妹才学会走路,遇见陌生人会躲在爸妈或者哥哥身后。

安萍小姑姑不是陌生人,小娃娃就没躲,瘦瘦小小的一个,站在比自己还高的桌子边,一只小手扶着桌腿。

时时也看着,两个小家伙都想吃。

赵美明分了儿子女儿一人一个,剩下两个准备拿给今天在村子里干短工的丈夫吃。

“嫂子,悦悦太小了,牙齿都没长齐,你喂悦悦吃的时候小心点,我回家去了。”陈安萍回家里,不打扰悦悦时时吃午饭。

村子里不少穷人,但是像他们家这样的破落户就一家了。

陈家祖上还有当官的,告老还乡,祖祖辈辈下来,出过不少读书人,百年前也是有开私塾的,但后来家族越来越没落,家穷到幸运躲过了人祸。

也因为祖上的痕迹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家就完全算不上根正苗红的三代贫农,即使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

祖上的声望反而叫他们家成了破落户。

时局好很多了,大家日子也好过些,但是他们家坏名声依旧没扫去,没有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大哥,嫂子也是家里要把她卖给大三十岁的暴脾气跛脚鳏夫,连夜奔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