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清和(98)+番外
作者:来自远方 阅读记录
脚步声很轻,从屏风后绕过,停住了。
睁开双眼,绯红的衣袍映入眼底,“指挥?”
孟清和想要坐起身,却被按住肩头,不见用多少力气,又把他按了回去。
“躺着别动。”沈瑄坐到床边,掌心覆上孟清和的额头,熟悉的冷香涌入鼻端,“可好些了?”
“卑职……”
话到一半,沈瑄收回手,黑色的双眸骤然逼近,额头相触,余下的话顿时被咽回了喉咙里。
“不发热了。”沈瑄退后了些,手指擦过孟清和的下巴,“服过药了?”
“是。”孟清和的喉咙有些发干,“指挥……”
“私下里,十二郎可叫我的字,子玉。”
笑容文雅,语气温和。
沈指挥气势全开,孟清和表示有点撑不住。
美人当前,果真是要命。
黑眸又近了些,手抵在孟清和头侧,身体没有接触分毫,却似将他整个人困住。
孟十二郎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
怎么办,他有点兴奋了……好吧,不是一点,是非常。
如果现在对这个人做点什么,会不会被一刀砍死?
只是亲一下,安全过关的可能性有多大?
厢房里很安静,渐渐的,两人似乎都忘记了之前在说些什么。
修长的手指掠过孟清和的颈侧,轻轻的拨开领口,一块白玉从领口滑落。
沈瑄眼中带上了笑意,“贴身带着?”
孟清和没出声。他知道这种戴法不对,可让他光明正大的挂在身上,的确做不到。
“这样也好。”沈瑄的声音变得愈发低沉,两人的距离又近了些,“十二郎。”
温热的呼吸拂过鼻尖,隐没在唇角。
有些痒。
孟清和闭上双眼,环上沈瑄的肩膀,指尖触及发尾,丝滑,冰凉,像最上等的丝绸。
早想摸摸看了。
唇上的触感很轻,如蜻蜓点水。
微凉的指尖在眼角滑过,牵起一缕散落的发,“赵大夫的药。”
孟十二郎睁眼,不解。
沈瑄抬起头,指腹擦过唇角,“一样的苦。”
孟清和:“……”
他该怎么做?去漱漱口,然后再继续?
明显不可能。
难得的机会就这么放过了?实在不甘心。
再不甘心,之前的气氛也没了。
“我已向王爷禀明,这次出征你不需随行。世子留在王府,郡王和公子从军。”
“指挥……”
“忘了?叫我子玉。”
一只大手突然覆上孟清和的双眼,黑暗中,鼻尖似被啄了一下。
“玉随身带着,若世子有令,拿不准的暂时推了,一切等我回来。”
眼前的手移开,孟清和却没动,直到脚步声消失在屏风后,才缓缓睁开双眼。
举起挂在颈项上的白玉,他是不是也该送沈瑄点什么?这块玉明显是沈瑄随身多年的,该送些什么才能衬得起对方的心意?
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
拉紧被子包住自己,先睡觉,身体养好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孟清和一直以养病的名义宅在房间里。世子和高阳郡王分别派人前来探望,送了不少东西,孟十二郎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养病期间,孟清和听到了不少新鲜事,有一个名字出现频率极高。
奉建文帝之命使燕的高巍。
“南京来的那个老匹夫当真是气人。”
北平保卫战之后,朱高炽的世子之位愈发稳固,跟着他的王安也扬眉吐气一回,腰杆都比以往挺直了不少,用鼻孔看人的时候不在少数。对待孟清和却愈发的亲切,奉世子之令来探病,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高巍?近日总听人提起,可是南京来的?”
“就是他!”王安用力一拍大腿,咬牙道,“那老匹夫是先帝时的太学生,来了北平就没干好事……”
从王安口中,孟清和清楚了解到了高巍的生平,虽然只有寥寥几语,却对高巍此人有了大致的印象。
侍母至孝被授官,因工作勤勉又屡次提出好的建议被洪武帝夸奖。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因“决事不称旨”获罪,罢官去职,发配贵州关索岭充军。
“说是孝顺耿直,浩然正气,我呸!”王安显然对高巍有相当大的怨气,“咱家就不明白了,既然耿直,怎么许他以弟侄代役却不推辞?自己躲回老家让别人替他去戍边,还君子,还正义?”
“以人代役?”
“孟佥事不知?”王安见孟清和不解,忙解释道,“高老匹夫曾被旌为孝友,才由死罪改为戍边,结果戍边都是由家人替代。新帝登基之后还赦免了他的罪名,辟入吏部,参赞军务。”
“他来北平是奉命朝廷的命令?”
“可是,还是主动请缨。”
小宦官来请人时,王安差不多把高巍的事情都说清楚了,孟清和不得不为他探听消息的能力咂舌。
身为世子身边得用的听事,得意是得意,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
骨头轻了几两不要紧,只要能办事就行。
在这一点行,朱高炽和朱棣一样,都是务实派。
王安离开不久,王全又带着东西上门了。
孟清和只得规规矩矩的谢过高阳郡王好意,同王全再侃上几句。让他惊讶的是,王全同样是三句话不离高巍,话里话外暗示高阳郡王正琢磨着该怎么收拾他。
“这个高老匹夫当真不是东西!”
等到王全骂够,起身告辞离开,孟清和的脑子开始飞速转动。
王安和王全的言行,肯定也代表了世子和高阳郡王的态度。
这位高老先生到底是有多招人恨,让燕王父子都这么不待见,随时随地都想砍了他?
故意在他跟前提这个人,应该不只是为了过一过嘴瘾。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主动点省得上级下命令?
可为什么是他?有道衍和尚在还用得着别人?
孟清和不相信,能用十年时间成功鼓动燕王造反的和尚,会拿一根筋的高巍没办法。
比口才,比见识,比胆量,哪样不是和尚遥遥领先?
论起大明王王朝的奇人,除了被洪武帝宰了的刘文成等人,道衍和尚绝对是一骑绝尘。
是旁人没想到,还是和尚主动躲开了?
那他该不该出这个头?孟清和想不明白。
正犹豫不定,郑和代表王爷前来慰问了。话说了不到三句,高巍的大名再次出现。孟十二郎抬头望天,好吧,看来这事,他不想出头也不成了。
承运殿暖阁内,燕王与道衍和尚正在对弈。
棋盘上,黑子与白子厮杀得难分难解,几步之后,白子渐渐开始占据优势。
“和尚这步走得精妙。”
“阿弥陀佛,贫僧只是取巧罢了。”道衍和尚宣了一声佛号,捻动着佛珠,“王爷同晋王殿下可已商定何日出发?”
“两日后。”论及军事,燕王神情变得严肃,“孤派人在大同附近演一场好戏,李九江得到消息必定按捺不住,派兵起来,到时候……”
有力的手指捻起一粒黑子,啪的一声落在棋盘之上,“任他试探也好,怎样也罢,孤必令其有来无回!”
“王爷英明。”
燕王摆摆手,对战事显然很有信心。比起打仗,他还没怕过谁。
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想起王府中的高巍,朱棣又是一拧眉。他打着老爹的旗号靖难,这老小子却专门给他挑刺。把人关起来终非长久之计,朝廷必定会想方设法利用此事大做文章。
与其被他整日气得冒火,不如一刀杀了!
同样都是惹麻烦,至少自己还能痛快痛快。
“王爷不必担心。”道衍和尚说道,“不出三日,此事必能解决。”
“大和尚这么有信心?”
“自然。”道衍和尚笑得很是高深,“贫僧徒儿的手段,王爷不也是赞赏有加?”
“徒儿?”燕王睨着道衍,哼笑了一声,“答应拜师了吗?”
道衍被噎了一下,艰难的保持住了高人姿态,“阿弥陀佛,贫僧相信,总是会有那么一天的。”
燕王:“……”
他突然有点同情孟清和。被这个和尚缠住,自求多福吧。
高巍不知自己即将面对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仍在抓紧时间奋笔疾书。他坚信,燕王再顽固不化也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自己的忠义之举必将名留青史!
想到这里,高老先生再一次灵感迸发,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