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三支一扶(174)
就是魏王特意送给他的一套玻璃茶具糟了难。
纪得安眼看众人仿佛世界观碎裂的样子,再接再厉地进行了几个关于空气压强的实验,比如:将被加热过的玻璃杯放进水中一半,待玻璃杯变冷,慢慢提起玻璃杯,由于杯内压强小于杯外压强,玻璃杯在提起的过程中杯中水的高度会高于杯外水的高度。
于是,众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纪得安则有些内疚,先前他将自己手抄的义务教育课本交给了魏王,想来如今已经快要投入使用了,而被他带到西北的师生,则缺失了这次机会。
看着发现新世界一般的学生,纪得安决定给魏王写信要些教科书,种地之余,他不能耽误了这些学生的学习。
明天,就是浇水的日子了。
纪得安让人从库房将自己让人特意去购买的竹子搬出来,都按照纪得安的要求截成了四分之一大棚宽度的长度。
为了物尽其用,纪得安特意让人将竹子刻开,一分两半。
他带着众人将这些半圆状态的竹竿架在已经生长得格外精神的土豆和红薯上。
“大家搭架子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凹面朝上,竹竿要架在每一行作物的大致根部上方,注意脚下,不要踩到土豆苗和红薯苗”纪得安颇为担心,生怕这些手生的学生做的不到位。
糟蹋一棵苗都能让他心疼半天。
第80章 独家首发!……
好在众人没让纪得安心疼死,绑完全部竹竿,伤亡的苗数很少,在纪得安的心理接受范围内。
绑完之后,接下来就是安装水槽和钻洞。
纪得安让人拿着碳盆和烧的通红的细铁棍小心行事。
于是,两人一组,一人用提碳盆,一人拿着牙签粗细的细铁棍戳小孔。
倒也算配合默契。
众人小心翼翼了两天,才总算完成了纪得安安排的任务。
来到该第二次浇水这一天。
纪得安大手一挥,让众人将提过来的水倒入水槽里,每个水槽倒上一定的桶数即可。
于是,本该众人累死累活才能完成的挑水工作,仅仅一个上午便完成了。
此时,听到农科所又折腾了点动静的时润祥才处理完积压的工作赶过来。
“这不是你先前画的那个东西?”时润祥一来就直奔大棚,果不其然看到了在棚里弯腰观察的纪得安和众位师生。
他上次过来的时候,这里刚弄上育苗田,如今简直大变样。
“时县令看这种浇水法子如何?”纪得安示意时润祥发表见解。
“这种?”时润祥总算想明白为什么纪得安当时的图纸上有很多小洞。
“这是一种灌溉的技术,叫滴灌”纪得安指着滴落的水滴解释。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漫灌、喷灌、滴灌、雾灌。
西北水源珍贵,漫灌不合适,喷灌和雾灌,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纪得安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滴灌最适合。
“妙,妙啊,精准地向庄稼补充水分”时润祥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拉着纪得安请教起来。
纪得安毫不藏私,时润祥问什么答什么,且十分赞成时润祥想要推广这个技术的想法。
喜得时润祥拍着纪得安的肩膀对他赞叹有加。
有了滴灌技术,众人侍弄土豆和红薯生长的过程省力许多。
后期的二次施肥和红薯顺苗反而成了最耗费力气的活。
再加上纪得安先前安排培育的沙柳树苗和离开京城也不能耽误的学院课程,农科所的人依旧没有轻松的时间。
土豆从种植到成熟仅仅只需要两到三月的时间,加上大棚的加持,纪得安这座大棚里的土豆总算赶在西北最适合土豆种植的四月份即将收获。
至于红薯,成熟需要花费的时间则比土豆要长,大概需要五个月的时间,不过红薯收获的时候即可以留在西北种植也可以将种子送往南方,纪得安并不发愁。
正是西北地区的百姓在天气转暖后渐渐活动的时候,纪得安递往皇宫的一封信便引来了千名将士。
西北的百姓吓得门都不敢出了,生怕是又要打仗,百姓们惶恐不安地注意着军队的动静,然后,发现他们进了那个犯人集中营旁边的农科所。
这下,百姓们炸开锅了,农科所可都是好人啊,若不是那些人帮他们盘了火炕,刚过去的冬天铁定又要冻死些人。
百姓们哪里敢放心哦,生怕那些当兵的是来抓所里的师生和那个据说是大官的院长问罪的。
不知道是谁起了头,很多百姓自发围到农科所门口。
“他们所里都是好人,你们不能抓他们走”
门外吵吵嚷嚷地。
纪得安和带队的叶姓将领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