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崽登基了(462)+番外
这姑娘也算是把她那哥哥给算计拿捏的妥妥的。
然则天公不作美,下半夜却起了很大的风,次日一早外面掀起一场大风雪,雪势虽然不很大,但是突然降温,又夹裹寒风,这样的天气赶路最是辛苦,一行人不得已只能在这驿站多留一日,等风雪停了。
他们不能走,那一队北上的运粮队伍自然也被阻在了此处。
整个白天崔书宁、沈砚还有贺兰青三个人都在屋子里烤火说话吃零嘴儿,傍晚时分风雪停了,几个人在屋子里憋一天就借口去前面的大堂吃饭顺便透透气,刚好就遇到楼上住着的两个官员也下来吃饭。
沈砚看到他们,脸色当时就又不太好了。
顾温则是眼中流露出欣喜的神色,唇角荡开一如往常温和的笑容来,快步走下楼梯:“昨晚听见后面的院子的说话声我就说觉得耳熟,居然是你,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崔书宁确实没想到会是他押运粮草北上的,不免意外的狠狠一愣:“你不是进了翰林吗?”
顾温笑道:“我上一任去年就任满了,编书做学问这条路似乎并不适合我,所以申请调令去了户部了。这一趟差事赶在年关上,其他同僚要么就是需要侍奉双亲,要么就是拖家带口,就我孤家寡人一个,索性便接了这个差事出来了。”
这个剧本,可能走的不是全民黑以衬托主角伟光正的路子,顾泽这个庶弟起码到目前为止也没露出明显黑化的迹象来,崔书宁甚至觉得他主动接了这趟差事别不是还有点是为了给顾泽做后援的意思。
不过他和这家人关系特殊,他们兄弟的事她是不会过问的,闲聊了两句她倒是把贺兰青托付给了顾温,正好让他把人护送回去,这样就省得欧阳简还单独来回跑一趟了。
第二天一早,天气放晴,双方就分道扬镳,各自上路了。
没了贺兰青碍事,沈砚甚至都还没来得及高兴,当天晚上在下一个驿站投宿时后边又一队人马追了上来
梁景。
说要回京,与他们正好结伴同行!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
第207章 活见鬼了
崔书宁也完全没想到会在路上又遇到他:“师兄你这是……”
“回京啊。”梁景一笑,翻身下马,缰绳交给随行的亲兵:“你也知道,今年的年景比较特殊,眼见着开春之后雪灾的灾情就要逐渐显露,顾侯与朝廷协调过了,朝廷同意持续拨粮赈灾,尽量帮助稳住了局面。但是想要不起动乱,这次赈灾所需巨大,筹集粮草的事不容有失,为免京城户部和兵部的人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有所拖延疏漏,这几个月都需要有我们的自己人在京盯着跟进此事,以便查漏补缺,随时协调,我便领了这个差事。”
崔书宁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你在恒阳军中也算老资格了,怎么是你回京?”
梁景摸摸鼻子,露出几分羞赧的神情来,后才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说起来这事儿也是多亏了你提点。”
“我?”崔书宁这就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梁景的表情于是重新庄重下来:“之前你与我推论边关战局,事后我很是仔细的想过了,这些年在军中我是有些太过急功近利,一心只想着收复失地,建立功勋,这才被一叶障目,颇失了几分平常心。心态不稳,若在其他地方关系或者都还不大,但是身为军中将领却是万万要不得的。为将帅者的判断一旦有所偏颇失误,背后将来跟着葬送的可能就是无数的军民性命,这并不是说笑闹着玩的。其实这个差事是我主动请缨给领过来的,我想回京待一阵,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做一点后方的事,放缓了节奏,让自己也平复调整一下心态。”
他这话说的诚恳。
其实身在高位的人,走的太快太急,爬得太高的人,是很难能放平心态再停下步伐的。
梁景本来就有些年轻气盛,此时能够做到急流勇退检讨自己,确实是不容易。
崔书宁对他的感觉一直都是不好不坏的,闻言就抱以善意的微笑:“你能这样想也是好事。”
有关梁景的私事,与她无关,她也无意多说,随后又转移了话题:“对了,你过来的路上应该遇到了此次北上运粮的队伍了吧?”
梁景点头:“嗯。看见了。贺兰姑娘从小在边城长大,很是熟悉北边的气候和地形,有她随行……倒是叫那伙人捡了个大便宜。”
他也没问为什么崔书宁他们把人带出来没两天又放回去了,毕竟人各有志,谁都不该勉强别人去做不想做的事。
他俩站在驿站门口说话有一会儿了,眼见着护卫已经把车马行李都整理好了,沈砚就冷着脸走过来催促:“天都要黑了,还进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