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死对头(69)+番外

作者:浔北 阅读记录

“这位可是新来的同窗?怎么不介绍一下?如此怠慢,岂不失了礼数?”

梁泽这般说,裴云潇自然没有推拒的道理, 反正唐桁早晚也是要与他们认识的。

“这位是我的义兄,今日刚住进书院,我们就是来为他接风的。”

唐桁也朝众人施礼,自报家门:“在下唐桁,青山县唐家庄人氏。”

秦东襄立刻热情道:“原来是唐兄,既是刚到,我们便不打扰了。状元酒楼的狮子头乃是吴州一绝,唐兄可以尝一尝。”

他这么说,就是有意解围,让三人自行离去。

可偏偏有人不如他的意。

“青山县唐家庄?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都没听说过?”王森嗤笑一声,言语间尽是不屑和蔑视。

席上的学子也都是世族子弟,不少人也都是他这般神情。

“该不会又是个穷小子吧?”梁泽嘲讽道:“也就怪了,这届书院怎么来了这么多穷小子,先生们的束脩不会都没收够吧?”

梁泽话音一落,有些人就不怀好意地哄笑起来。

秦东襄顿觉不妥,看向裴云潇几人的眼神里也带上了歉疚。

江东书院的一些世族学子其实是不满要和很多寒门子弟一同进学的,可谁让这是宋大儒的规矩呢?他们想听宋大儒讲学,就只能忍着。

但这些人也会在私下里拉帮结派,孤立寒门出身的同窗,故而江东书院几乎每届学生都会被泾渭分明的分成两派,各自抱团。

“致远的担心怕是多余了。”王森接过话来:“没听裴学兄说吗,这可是他的义兄!人家可是有靠山的,区区束脩又算得了什么?”

这话说得便越发诛心了,就差明白地说唐桁抱上了裴氏的大腿。

读书人普遍自诩清高,这种事哪怕暗地里也想得不得了,明面上都是要批判几句的。所以对于唐桁来说,此言可谓是很强的羞辱了。

裴云潇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来。她知道自己此时若贸然为唐桁出头,只会更为他引来嘲笑,只得担忧地看着他。

唐桁只是微微一笑,丝毫不在意对方的冷嘲热讽:“多谢两位学兄的关心。实不相瞒,就在刚刚,我也在担心我的束脩能否满足书院的标准。不过现在我确定了,书院的束脩,我绰绰有余!”

“呵!好大的口气!”梁泽冷笑起来:“就凭你?”

唐桁轻轻颔首:“在下今日进得书院,就见正门处的太湖石上刻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八个字。在下当即自省,反思平素德行是否有违圣人教诲。细思之下,顿觉尚有不足,不禁有些惶惶。”

“在下看得出,二位学兄乃诸学子中最受推崇之人,那么二位的德行自然便是书院中的翘楚。适才观二位举止,在下心中稍有安慰。连二位这般都能进入书院,在下想必也可一试。这便是我能交出的最好的束脩了。”

唐桁语毕,四座皆惊。裴云潇和韩少祯的脸上扬起笑意,反观梁泽与王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莫名有些滑稽。

“说得好!”

一声赞叹从楼梯侧处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长身玉立的素衫公子步履款款地走出,与他并肩的是个面色冷淡的公子,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同样朴素的儒生。

秦东襄最先见礼:“原来是楚方兄、喻贤兄几位,竟然也在此处用膳,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那素衫公子朝他回了一礼,旋即朝唐桁走去:“这位唐兄刚刚说的话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在下谢英,字楚方,敬佩唐兄之言!”

那面色冷淡的公子也道:“唐兄有礼,在下沈思齐,表字喻贤。”

谢、沈一行人一到,整个状元酒楼的大厅中几乎全是江东书院的学子了。其他的食客看到这番场景,都频频侧目,想瞧个热闹。

梁泽和王森没想到自己的嘲讽换来的是唐桁如此毫不客气的讽刺,还引来了他们最讨厌的寒门一派,当即面上就有些挂不住。

“哟,这就聚齐了?”梁泽挑衅道:“沈思齐,当初你爹到我家去借钱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还什么德行交束脩绰绰有余,真笑死人了。穷就是穷,有本事你别借钱呐?要不就学学唐公子,也去认个义兄义弟什么的,连钱也不用还了。”

被他点名的沈思齐却恍若未闻,依旧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仿若并未觉得羞辱,神色一片平静:“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当初先母病重,家父走投无路,梁伯父仁义疏财,我心存感恩,但并不代表我便低梁学兄一头。我堂堂正正的借,自然也会堂堂正正的还!”

这话一说,就连如秦东襄一般的世家学子们也都默默点起了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