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公主裙下臣(144)
是以工匠将花捧出阁时,都会重重染上一层丽色。
即便是冬日,也依然如盛放一般颜色艳丽。
“染了新色的牡丹再怎么披上新皮,也终究不是真牡丹。”
魏长宁将那牡丹掐了下来,上头涂的颜料染在她的指尖,她随手拿了帕子擦了擦,面露嫌弃。
牡丹品种稀少,下人们对这位太后面上恭敬,可私下里却也是拿了这假芍药充数。
充其量也就是仗着这位多年居住在冷宫的太后见识少,不识牡丹真国色罢了。
太后面色变了变,笑意猝然消失,冷色席卷脸庞。
坐在她身侧的江静月有些不安,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便触了霉头,倒是江静姝安之若素,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哀家今儿召见你也还是有件事要来通知你。”
太后忍下怒火,居高临下地看向魏长宁。
随着她话音落下,屏风后缓缓走出一个人影。
虽体态丰腴,却仍可窥见其风姿绰约。
“妾身拜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
董珠今日卸去妆发,只低低挽了一发髻,额角贴了莲心花钿,素唇未着色,配上清淡衣裳,颇有几分弱态美感。
她人极瘦,更衬得肚子大的出奇。
魏长宁挑眉看向董珠,面含嘲讽。
“早就听闻前太子与侧妃情深意长,前太子去了,侧妃怎么没跟着一块殉情啊?”
魏长宁算是明白了,这太后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她添堵是吧。
明知道她看见董珠心里头不痛快,还硬要把人往她面前领。
这不就是送着脸来讨打吗?
笑里藏刀这一招谁不会?
魏长宁不怒反笑,她直勾勾地盯着董珠尖尖的肚子,问道:“得有五个月了吧,侧妃还还真是有本事,也算为前太子留个血脉了。”
“不…不是前太子的。”董珠低着头,这般伏低做小的姿态倒令魏长宁佩服,能屈能伸,董家小姐真乃神人也。
“珠儿,你只管说,莫要怕,哀家都替你做主。”
魏长宁嗤笑一声,这太后还真是自来熟,这都“珠儿,珠儿”的唤上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亲闺女呢。
和江静姝硬生生扯了个姑母情分,她倒要看看这太后还能和董珠扯出什么情分来!
“皇后初来乍到,大约是不知道其中渊源。”
太后特意顿了顿观察魏长宁的神色,待捕捉到她脸上一闪而过的恼意的时候这才慢慢开口。
“当年陛下年幼孤身前往魏国,太祖特意拨了董家一脉命其世代效忠,如今陛下安然无恙回到李国,董家也算的上是肱骨重臣了。”
肱骨重臣?父亲已逝,母亲改嫁,就留下这么个娇贵女儿能有什么用处?
魏长宁好整以暇的等着太后继续说话,她倒要瞧瞧今日太后的真实意图究竟为何。
“珠儿陪在陛下身边也有数十年了吧。”太后话锋一转,竟问起了董珠。
她见董珠托着肚子实在疲惫,便十分心疼的叫人抬了椅子给她坐着。
“已经二十余年了。”董珠看向魏长宁,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挑衅,“我自陛下三岁起便侍奉左右,后陛下入魏国,我亦随他入魏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又如何?”
魏长宁盯着董珠,仿佛要把她看穿了去。这样的目光让董珠有些害怕,然而她此刻却是不得不搏的,搏了她还能有靠近李澄明的机会,若是不搏,那可真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腹中胎儿并非前太子,而是当今陛下血脉。”董珠抬头,忽地声音就高了起来。
魏长宁嗤笑一声,她这儿的路走不通,董珠就找到了太后,反正总是要把这个孩子赖在李澄明头上就是了。
“陛下无子,若珠儿腹中真是陛下的孩子,那可是长子。”
太后轻轻抚向董珠的肚子,似乎极其喜欢这个未出世的孩子。
“国嗣为大,孰轻孰重,皇后可要斟酌清楚。”
“明明是前太子的侧妃,这孩子怎么就成了陛下了的?”
魏长宁走到大殿中央,扫视众人一眼,众人皆伏低,生怕因为多听了宫中辛密而丢了性命。
“再说,身为前太子侧妃却行为不举,依本宫敲,合该浸猪笼啊。”
她看向董珠,眸中具是果断和狠厉,“罪有七出,侧妃再努力些,可是都要犯上一遍了。”
“可若是不给珠儿一个妥善安置,传出去陛下和自己的侄儿侧妃有染,恐怕也有损盛名吧。”
所谓打蛇抓七寸,太后便是凭借着李澄明如今初次登基,正是维护名声,树立明君的关键时候,这才敢数次相逼。
纵使董珠肚子里的孩子不一定是李澄明的,但只要董珠坚持不松口,坊间百姓对李澄明还是会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