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236)+番外
章惇看着各部门官员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报上准确的数据:“今年春日筹备征讨西夏,本打算秋收后再战,以免粮草不济。可惜梁氏等不住,她要飞蛾投火自取灭亡。请官家指派监军,即刻奔赴边关。”
赵煦面沉似水,没怎么犹豫,说出了自己拟定的人选:“秦凤路监军…”
大太监郝随已经准备上前一步,领旨谢恩,承担这项伟大任务。
赵煦:“…鄜延路监军,均由赵佶担任。”
本来想用郝随或其他的太监,但考教了一下,都不懂兵法。虽然派去监军的太监没几个学过兵法,还喜欢指挥,逞强好胜,但他希望是学过的,闭嘴的。
朝堂上一片寂静无声。
众人都瞧着章惇和曾布的意思,新党内部虽然没有再分出两党,但确实有了两派。
章惇想了想,是监军,而非领兵,监军和军队从来都不会融洽共处:“臣请问官家,是依次为常例,还是特例?”
常例就是以后监军多派皇帝的弟弟、儿子前去。
特例是仅此一次,不给下次选监军作理论依据。
赵煦:“特例。”这一次,用章楶,朕不疑他的才略。章楶能赢,而且万无一失,赵佶一心仰慕名将,去了之后不会和他故意唱反调。
而其他人都有可能不听训诫,非要唱反调,每个监军都要在鸡蛋里挑骨头。
中书舍人出列跪倒:“臣不敢拟旨。此事有违礼制、祖训。恐怕开了先河……”
御史也跪了:“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也犹犹豫豫的跪了:“官家,不可因一时的得胜,而任用秦王为监军。臣恐他年少轻狂,轻敌冒进。”
蔡京只支持皇帝:“此言差矣,臣以为可以!从未听说监军可以指挥军队的进退。”
监军只是能在主将要求打的时候说不能打,在主将要求撤退的时候说不能退,但主帅真要坚持己见呢,他也没有办法独断专行。其实就和主帅的位置相同,还多了一个打小报告的机会。非得两人意见一致,军队才能行动,否则就进退不能。
就好比在知府旁边再加一个通判,也必须意见一致,才能实施政策、刑法。
这固然是冗官,却又保证了官员无法独断专行(除非沆瀣一气。)
……
上朝时间很找,林玄礼起床要等出太阳时,晒着太阳练拳。
已知:1.向太后是赵佶后来能够继位的决定性因素,绝对不能得罪。而她让赵佶继位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次序排列,而是不想让朱太妃的另一个儿子也当皇帝,以免朱太妃不得不升任太后。
2.向太后和王繁英不能共存,怎么劝说,她都不能容忍。而我无法积攒出足以政变的兵权。
3.如果好好照顾六哥,他大概能延长一些寿命,但我就不能去边关打仗了。
4.别说是关系很好的亲哥们,就算是好基友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法狠狠心不管他。
5.原先偷溜还好说,亲王不可能受命去监军,朝堂上为了这次大战,团结一致的努力,除了御史之外没有人再说废话。
思来想去,这是个无解的死局,把请命去边关的奏本往桌上一扔,做饭去了。
做一个耗时间的卤鸡腿,腌上,拿一张刚出锅的糖桂花馅儿发面饼,白乎乎软绵绵的膨松面饼,还有甜蜜芬芳的桂花香气,吃的人冒汗。
摇着蒲扇躺在美人榻上,扒拉着肥猫的尾巴:“为今之计,也只有耐心的等。我年纪还小,不着急,等到二十岁吧。”
“喵?”
肥猫是从向娘娘那儿抱走的临清狮子猫,看起来胖,胸口的鬃毛卷曲,两腮丰满,就连面部看起来也是一只小狮子,威风凛凛。
“走,我带你见见你亲戚去。”
怀揣小肥猫,走到宫门口,看朝议还没结束。
也与他无关,翻身上马,直奔动物园而去。把小猫搁在笼子外边,吹口哨招呼自己名下的狮子出来:“大狮子,出来瞅瞅你家亲戚。”都是猫科动物,但狮子猫更像是狮子的亲戚,真是一圈鬃毛,胸口带卷。
还是个小奶猫,嗅到空气中有一股强大的气息,初生猫仔不怕狮的大叫:“喵呜!”
饲养员局促的说:“王爷,抱住您的猫,别让它跑进去了。”这小东西能钻过栏杆,要是跑进去被咬死就糟了。
狮子懒洋洋的从洞窟中探出头:“唔?”开饭了吗?
这是个啥?
狮子转头呜噜噜的叫了一声,叫同伴出来看看。
狮子们住在不同的笼子里,但互相之间可以见面聊天。
林玄礼看着特别干净的笼子,就有点好奇:“你们还敢进去打扫?”
饲养员:“训熟了,可以进去的。刚来的狮子就喂点醪糟,灌醉了再进去。您看这里特别干净,是昨天下了一场暴雨,把地都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