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261)+番外
还有大批西夏军绕过这一大片被挖了无数坑坑的土地,绕道城池的另外三面,有一面不适合发起进攻,那也是三面围攻。
郭成和他手下的将领们对于守城战非常纯熟,城里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城头上的神臂弓暂时做好准备,投石机和火箭能命中更远的敌人,就先派上用场。
枢密院早在半年前就送来了新款的守城用投石机,更大,更精密,可以更精准的调整方向,调整发射距离。
一个火球——俗称叫炮*弹。圆形厚陶罐里塞满了铁钉、碎瓷片和火!药,陶罐中心还有一个用纸包裹,增加力量的火!药球。当几个投石机测算并调整好距离之后,点燃引线,一只大锤子敲开扳机,陶罐呼啸着在空中飞过。
炮弹从那些东倒西歪还在拔腿、拔车的西夏兵上方划过,不是很准确的砸在对垒车上,砸碎之后爆裂成一团火焰。
炮弹也落到准备装城门用的粗大木柱旁边。
以及先锋官身边。
战车密集的地方。
西夏太后和皇帝所在的方向。
除了直接砸倒对垒车的钢甲上的炮弹之外,砸在别的地方的没有裂开,而是在落地之后剧烈爆炸,浓烟和飞溅的铁钉、碎瓷片,顷刻间就让旁边受到波及的士兵满脸是血,瞎了不少。
浓烟烈焰,大地震动。
梁太后的神色微变,西夏是来攻城的,可是他们还没发起进攻,先被城城里的人轰炸了一顿,对面真是先声夺人。
“进攻!继续进攻!”
对垒车不断超前推进,似乎没有什么能把它摧毁,几个炮弹落在对垒车前面,炸残了一些牲畜,以及车前面的士兵,却只是让这个光滑的铁甲车变得不那么光滑,坑坑洼洼。
距离四分五裂还挺远。
而对垒车后面躲着的士兵们拿着铲子,拿后方一筐筐传递过来的土,一边填埋沟壑一边继续向前推进。
速度非常缓慢,他们要用后方传过来的土,垫在数排大车轮下。
郭成没有再用炮弹,这些宝贝儿还是留着敌人靠近一些再用。城墙上的士兵们用弓箭杀伤敌人。
神箭手瞄准靠近的西夏兵的膝盖。
他用的破甲箭是特制的两种,一种箭头更尖细,能直接洞穿。另一种的箭头则是一个小斧头样子,能在空中滑翔的更轻更远,像一把从天而降的小刀一样砍进西夏兵的膝盖、大腿、小腿骨上。
‘我的膝盖中了一箭’而啪叽啪叽倒在地上的士兵们,在地上划出一道无形的界限。
有些士兵的腿陷在坑中,还没□□,膝盖又中了一箭,只能靠战友往外拔人,□□也成了累赘。
楼车在二百米外,能高过城墙往里窥探虚实,只看到大量的物资堆积如山,士兵们有吃有喝。随即,这极其高大的楼车,就被火箭摧毁了。
后方立刻又推上来一辆楼车,不靠近百米之外没有作用,靠近了又会被摧毁,实在是左右为难。
梁太后骑着马下山时,一直收到前线的最新消息。
有些忍耐不住,她已经在侮辱下等待了半年,现在亲临前线,期待一场速战速决的大胜,抓住赵佶开始虐待辱骂,而不是看着耗费巨资打造、被吹的天花乱坠的对垒车以蜗牛一样的速度缓慢蠕动——在山上时都看不见这车在动。就看见宋军从城头上扔过来几个瓜,然后浓烟滚滚,士兵们连滚带爬的躲开。
她骑在马上,攥着鞭子:“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进攻?命令士兵们进攻!立刻!平夏城就在眼前,章楶老贼的野心昭然若揭,你们这些西夏将领,就不觉得羞愧吗?”
西夏军只好开始奋力进攻。
郭成很坏的说:“冲着黄罗伞盖的方向,再扔几个火球。激她强攻。”
无脑强攻只会导致损失大量士兵,外行人只会看士兵们冲的够不够快,够不够猛。
对平夏城来说倒没什么差别,反正城池就这么大,周长只有这么长,围绕城池百米之外的士兵无法对城池发起任何攻击,根本挤不过来。如果拼命往前挤,反而更好,更密集更容易被杀伤。
郭成又吩咐道:“令第四班、第五班士兵到内城去睡觉。西夏兵多,梁氏怒火攻心,很可能昼夜攻城。”所以每一班的士兵防御两个时辰多一点,可以体力充沛的倒班休息。
秋风很适合打仗,不冷不热。既不会热的在铠甲里长痱子、热的要中暑,也不会冷的手脚生疮。
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因为不便搬运,而暂时留在半路上的补给点被端了。
梁太后吃惊的睁大眼睛,怒极反笑:“后方那些孤城,还敢出城截断粮道,偷袭补给?”
西夏将领们也纷纷嘲笑:“百万大军被几万人围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