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宋徽宗(663)+番外

作者:文绎 阅读记录

[我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宋夏双方的国力和民力有同样的消耗,先耗光的是西夏还是大宋?等我征服这片土地,党项人会成为兵源,补充进来。]

[六哥:你这可有点军国主义的思想了!不能这么比,说好的只喜欢日本动漫呢?]

[开个玩笑……我是冷静下来了。反对的官员们说的没错,慢慢蚕食西夏的土地,稳扎稳打,成本小收益更大,还能加强统治和补给线。或者等到岳飞长大了,过来打仗。现在我要回去研究蒸汽机了。烧煤的火车到底是怎么推动运行的……锅炉、汽机、活塞、联动的车轮。修造铁路虽然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本来可以制钱的铁,但是最近闲着没事算账算明白了,运输军粮或往京城运输粮草所耗费的成本,看起来不多,实际上也是天文数字。]

[六哥:好啦,以前有人计算过运粮成本,说的只是水运比陆运划算的太多。]

童贯看官家的神色平缓:“官家,您是准备留在这儿坐镇指挥,还是回京去?”

沈知府:“官家?”

林玄礼回过神来:“哦,没事。只是攻略边城,不需要朕留在这里,朝中大小事务更要紧。这几日就动身回京。等西夏什么时候有了昏君,或是水旱蝗灾,再往里继续吞并。”

又不是只有大宋会遭灾,哼,谁遭灾都会倒霉,倒霉就等着被打吧。

回去就研究蒸汽机,我一个人研究不明白就多找几个人一起干,现在的太史令看起来好像是个聪明人,物理学的也有不少优秀人才。

……

李乾顺看着西夏文记录的,最近八天以来的会议记录。

在这八天时间中,白天和宋朝使者探讨国家大事,到下午和晚上就和西夏的满朝文武开会讨论,忙的不可开交。

眼下还放着两份朝中大臣的名单,一份是主战派,一份是主和派。现在朝堂上站边分文武,立场却截然不同。

“陛下,虽然臣也不敢保证,能抵挡住宋朝军队,但臣宁愿死战不退。”

“臣附议,党项人有血性,不要让宋朝轻易得逞。”

“派三名文官,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想夺走大夏的边城,痴人说梦!”

“一派胡言。陛下请三思啊,咱们有错在先,宋主又屡战屡胜,宋朝兵力强盛,那位魏相公说的在理,割让五座城池赔礼,这虽然令人痛惜,但咱们可以带走城中百姓和一切钱财粮草。倘若不割让城池,只怕十五座城、二十五座城寨都要被宋朝占领了去,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割让土地虽然令臣心痛如刀绞,深感受辱,但是,这实实在在有一桩好处。”

“呸,揍不要脸,有什么好处?你收了他们的银子?”

“身为武将居然畏战!西夏不复往日的威风,都是因为你们懦弱无能。”

“骂他就骂他你们骂武将干什么!”

“就是,你们文臣难道是什么好东西吗?一个个都被魏季礼说的哑口无言,一点为国争光的本事都没有。”

“#%……#¥¥#%”

“@¥%¥@”

李乾顺拍桌:“别吵了!!国家忧患近在眼前,你们还学宋朝同室操戈?你说,有什么好处?”

烦死了。赵佶的官员也这么容易吵起来吗?大概不会,正如贫贱夫妻百事哀,国家太平无事时官员们不吵架,有事发生时才会推卸责任。

“我不是畏战!陛下,自从十多年前那一战,我国元气大伤,青壮年的兵勇死伤过半,现在养了十年百姓,人口、成丁才正在恢复。若要和宋朝死战,能顶住三四年时间,直到所有男丁都死光为止。但是,宋主频频想要动兵,铸造大量更新更好的火器,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些火器在山上交战是否好用,但他有这份心。

宋主他正当而立之年,又没有儿女,侄子年纪渐长,百官一定是人心思动,自然想用打仗来立威。

倘若陛下能效仿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暂时割让五座城池给他,宋主从此对西夏师出无名,再想动兵,只能去打别的国家。小一点的譬如回鹘、大理、交趾,大一些的如辽金,回鹘骑兵比唐时弱了一些,但来去如风,大理境内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交趾也是一样凭借气候可以取胜。一旦宋朝在这些地方出师不利,宋主必然倾其所有,攻打小国。

路途遥远,兵力民力的损耗太多,百姓怨声载道,到时候陛下可以与金国联合,一东一西,双管齐下,令宋朝两面受敌。被宋朝经营了数年的城池,依旧回归陛下麾下。”

李乾顺仔细听了他的建议,觉得很好,虽然耻辱,但未来可期,土地反复易主本来就是寻常事:“你说的很有道理。宋朝使者一行人现在走到哪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