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华(274)+番外
曾荣领命后,没看见食盒,正要问时,常德子说道:“已着御膳房做上了,略等片刻。”
崔元华一听,找了个说辞告退,刘院使见状,也跟着离开了。
很快,屋子里只剩下常德子、曾荣和另外一名小太监,外加皇上。
皇上此时已坐在案桌前开始批阅奏章,似乎忘记屋子里还有一个外人。
曾荣也不敢吱声,更不敢找地方坐,只能一动不动地站着,时而低头看着地上砖的花纹,时而看着脚上的鞋子,总之,没敢抬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地头顶传来一个声音,“数清楚屋子里有多少块砖了?”
“啊?”曾荣抬起头,脱口道:“回皇上,下官没有数砖,下官在研究这砖的花纹。”
“朕倒是忘了,你是一个绣娘出身。”朱旭信了曾荣的话,“既如此,朕给你一次机会,是否愿意回到尚工局去做一名司制?”
“回皇上,不愿意。”曾荣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忙回道。
“为何?”朱旭诧异于曾荣的痛快,而非她的答案。
“回皇上,绣娘非长久之计,很费眼睛,尤其是长时间赶活,更容易导致眼花,下官想趁着年轻,重新学一门技艺。”曾荣回道。
“什么技艺?”
“回皇上,药典局不错,先学着,有机会多接触点病案和典籍,兴许将来有用到之时。”
朱旭听了冷哼一声,“你该不是以为看看那些典籍和病案就能学会治病吧?”
“不敢,下官愚钝,还请皇上多加明示。”
“大胆曾荣,你这是在抱怨朕昨日骂你榆木脑袋了?”朱旭咬了咬牙,瞪着曾荣,瞪着瞪着,忽地又笑了。
看来,这丫头也不是真无可救药,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
因着曾荣意识到自己又说错了话,故而早早就把头低下了,因而也就完美错过朱旭的笑,正斟酌自己该如何回话方能躲过这一关时,外面有太监拎了个食盒进来,说是传膳了,朱旭起身往外走,这次没再叫曾荣去侍餐,而是叮嘱她好生回太后话。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差事
约摸一炷香工夫后,曾荣进了慈宁宫大门。
彼时慈宁宫也正在传膳,四五个宫女穿梭不息,不过整个慈宁宫鸦雀无声,人人敛声屏气的,见到曾荣,门口的太监没等曾荣开口,忙不迭地转身进去通传了。
很快,曾荣就知道缘由了。
太后正在生气,且是在生大气。
曾荣进去时,阿梅正跪在地上,红着眼圈,抿着嘴,不敢出声,更不敢分辩,只两眼汪汪地瞅了眼曾荣。
曾荣虽知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是退避三舍,可事关阿梅,她不能见死不救。
“下官参见太后,回太后,皇上命下官来传话,皇上今日吞咽已回复正常,说是太后昨日赐的两道菜甚合他心,今日特地打发下官给太后回送两道菜,以表孝心。”曾荣先表明来意,希望皇上此举能缓缓减缓些太后的怒气。
果然,太后听了这话脸上略和缓了些,“难为他有心了,送上来吧。”
曾荣把食盒端到炕沿前,交给正摆膳的徐敏慧,退后两步,看着徐敏慧把菜端出来,一道是清蒸鲥鱼,一道是松茸山鸡汤,太后看了眼这两道菜,道:“这松茸山鸡汤留下,清蒸鲥鱼给朱恒送去。”
徐敏慧听了把清蒸鲥鱼放回食盒,太后复又看了眼炕几上的十来道菜,命她把一道猴头菇烧裙边放进去。
待宫女把食盒盖好,太后突然对曾荣说道:“阿荣,朱恒这孩子知晓皇上宣太医了,很是忧心,原本是想亲自去探视的,可他这两天身子不好,御医说他忧思太重,郁结于心,正好你来了,去帮他排解排解,就说皇上没事了。”
“我?”曾荣一愣。
她本能地不信,朱恒一向和皇上不亲睦,怎么可能会为了皇上郁结于心,更何况,皇上只是被鱼刺卡了一下,压根就算不得病。
因此,只怕真正令朱恒忧思太重郁结于心的是另有其人,保不齐就是指她自己,所以太后才会当着这么多宫女太监的面替她找了个冠冕堂皇的说辞。
联想到阿梅的罚跪,曾荣猜到,多半是昨日她在瑶华宫罚跪一事被朱恒知晓了,可问题是,她对朱恒是真没有那意思啊。
可太后的旨意,她不能不听,更别说,其中还牵扯到一个阿梅。
“回太后,下官和二殿下不甚相熟,怕这么贸然过去会说错话冲撞了他。下官斗胆,求太后开恩,准许阿梅姐姐陪下官一块过去,有阿梅姐姐照应,下官即便犯错也有人帮着提点一二。”曾荣跪下去求道。
太后一听曾荣前两句话,以为她是想拒绝,正要动怒时,曾荣回转了,且转圜得相当巧妙,既替于梅求情了,也替她自己避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