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豪门真少爷只想走事业线[穿书](228)+番外

作者: 春江阔 阅读记录

  “Prince!!!”

  掌声经久未息。

  隔壁的观影厅中,观众们看完了那位知名导演的电影,没滋没味地走在长廊上,忽然听到隔壁爆发出的尖叫声。

  “怎么了怎么了?”

  有经验的记者露出艳羡的目光:“根据我的经验看,是这部剧爆了。”

  在电影节首映的电影除了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一种关注”和“导演双周”单元,每一天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首映。

  在这时候,如果哪一部电影的观众反应特别好,则会很快在观影人群中流传。

  这些电影人中间的舆论,也会影响评审的感官,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这部电影。

  在电影节,往日的名声累计,会为导演带来先天的关注优势,但同时,人们又期望黑马,渴望黑马电影带来超出寻常的意外和惊喜。

  显然,此刻的《预知未来的人》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国内时间六月七日晚间,沉迷于“哈哈哈”的国内吃瓜群众们终于反应过来。

  “现在法国时间已经中午了,岑诀的电影已经上了吧,国内怎么没有repo,该不会扑了……”

  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人讨论,有时候比挨骂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早一天,王芬芬导演的电影在电影节首映,与岑诀不同,王导的电影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因此媒体上的评论寥寥,而且非常温和。

  “有没有在电影节上并且看了电影的人?快来反馈一下吧!平时蹭红毯人多得很,到了关键时刻,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我知道一个去现场的,他貌似去看《迷路》了,你们知道,法国知名导演西克森的电影……”

  在此刻,国内观众才知道,原来岑诀的电影首映,竟然和大导撞了。

  “所以有人看完了没有?到底怎么样?”

  在观众们等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有受邀前往戛纳的一位影评人抽空发了一条微博。

  【看完了岑导的电影,我只想说,咱们今年说不定这能捧个大奖回去。】

  这位影评人平日里的微博转赞评数量并不多,仅仅维持在两位数,但这一条微博一经发出,短短十分钟,就有超过四位数回复。

  楼下的网友都在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博主抽空回了一条消息,很快被顶到了前端:“就口碑爆了呗,观众顾了十多分钟掌,围着主创不让走,主办方找保安来,这才开了条道。”

  “我还再和朋友讨论剧情,具体的晚上说。”

  等到了晚上,除了这个博主之外,其他观影人员发回了消息,观众们这才接受——

  原来,岑诀的电影,真的爆了!

第101章

  公历二零二二年, 第75届戛纳电影节。

  在很久之后,当人们再回顾这一届电影节时,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名导们的灾难。

  换句话说, 是知名导演们集体遭遇滑铁卢。

  自从第三天西克森的电影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之后, 紧接着,多名国际导演接连失手。

  虽然说文艺创作是根植于主观思维的艺术,稍有不慎就会拿捏不好度, 偏到太平洋去,但,大导们集体式的扑街还是颇为少见。

  对于法国导演西克森的剧, 观众们尚且还能坚持到最后,但其余几名导演的电影,不少观众观影中途就开始发起了呆。

  对于这一现象, 国外电影媒体相当疑惑,甚至在对一位名导采访时, 好奇地问出了“你们几位都是约好的吗”这样的扎心之语。

  与名导们集体失手不同,年轻导演中反倒是表现得让人颇为惊喜。

  除了岑诀之外,还有两三位小有名气的年轻导演在首映时打响了名气。

  其中, 又以岑诀的势头最为高涨。

  到了首映后几天, 《预知未来的人》在电影节的热度, 就连身处国内的观众都有所耳闻。

  为了满足国内观众更深层次的需求,国内一位专程直播戛纳的留学生博主做了一个专题。

  在专题中,博主从新闻报道、业界关注、观众感受等几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戛纳所有主竞赛单元的电影, 得出的结论叫做“老将隐退,黑马腾空”。

  这一匹最能跑的黑马,自然是《预知未来的男人》。

  从博主的转载中,国内观众感受到了国外媒体的热情——法国当地对于这部电影的报道, 几乎是吹嘘式的。

  法国人浪漫热情,加上天生的夸张性格,恨不得将这部电影吹到天上去。

  为了表达对于岑诀的喜爱,他们甚至将“小王子”的梗拿出来重提,恨不得称岑诀是他们身处远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