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歌隐(293)
这让他心中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提起了一口气,他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老师也对他失望了,会不会也用同样淡漠的目光来看他。
月初的时候,大汉皇帝陛下颁下了圣旨,因为天下大定,大部分士兵都可以解甲归田了,原本留在栎阳的诸候子弟们,如果愿意继续留下来为太子伴读,则免除徭役十二年,如果想要回到封地,则免除徭役六年。
张敖做为刘邦的女婿,原本也是要被留在栎阳的,因为鲁元公主刘乐还小,不能马上成亲,所以帝后二人便想让他留在身边,等过上几年,刘乐长大些就可以为他们主持婚礼了。
但是,乌江边楚汉的最后一战中,赵王张耳却受了重伤,回去后养了一个多月,最终伤重不治前两天已经逝去。
因此,张敖便不能再留下来了,他不但要回去奔丧,更要继承赵王的王位,回去管理他的封国。
张敖离开了,却没有将紫苏带走,不过许是临走前给了她什么承诺,紫苏的情绪倒还算好,即不担心,也不慌张,倒是因为张敖的丧父之痛而有些感同身受,所以表现的有些哀伤。
当然,这些都是张信有意无意中告诉林依依的,但是她听了也只是“哦”了一声便完,似乎完全不感兴趣。
于是张信更加开心了。
张良是近臣,更是重臣,他的封地虽然在留县,但是他却每天都要去上朝,更要随时准备着皇帝的召见,为他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所以他的家注定是要安在帝都的。
张信是张良唯一的子嗣,别管他是不是亲生的,有没有张良的血脉,至少现在为止,他是留候这个爵位的继承人,他的未来,将会如他的父亲辅佐刘邦一样,他会是太子的近臣。
所以,在一些诸候子弟回归封国之后,张信仍然需要每天入宫陪伴着太子刘盈一起读书、成长,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之间的情义。
这一点,张信做的很好。
也许是因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长辈都回来的原因,他终于释放出了一些属于少年的天性。
他不再老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多了起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微之处的改变,有的人察觉到了,但是有的人却没有察觉到。
比如林依依就察觉到的很少。
她唯一感觉到的,就是张信变得更懂事儿了。
曾经感受到的那种独占欲似乎没有了,他仍然黏她,却不会再试图阻止其他人的靠近了,尤其是阻止张良的靠近。
不得不说,林依依的感知能力一向迟顿,或者她的头脑太过简单,看事情想问题有点片面,所以才没有发现这个她当作儿子一样看待的少年并非她所以为的那么的简单。
但是不管怎么说,留候府很和谐,林依依很喜欢。
第139章 别扭
林依依觉得大汉帝国终于成立了,张良的使命也算是完成了大半,剩下的似乎便只有一件事是需要他来阻止或者推动的了,但是那件事儿也并不难办,尤其是因为有自己的存在,可以说,她只需要等着就行了。
好像一条漫长的道路终于看到了尽头,林依依已经开始畅想尽头的风景是如何的美丽了。
这些年来,她一直想为张良研制出“不死药”的简化版,希望能够延长他的寿命,如果能让他看上去更年轻一些,那就更好了,毕竟,他那张脸很俊美,不能让它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实在是太过可惜,更何况,她还是个颜控呢?
但是之前的几年里,她总是四处奔波,很少有能够安静下来做研究的时候,所以她的近度非常缓慢。
现在不一样了,她不用再因为担心他而神思不属,无法集中精神去推导思考,也不用因为忽然忍不住想去看他的想法而千里奔波,将她正在进行了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实验打断。
她现在很安心,所以之前的实验可以继续了。
条件真的很好,对于林依依提出的想要一个炼丹房的要求,张良很快便让人为她准备好了,一切都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
至于她所需要的材料,除了让蓬莱岛送来之外,张良父子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她收集寻找,无论多么的贵重、稀少,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收集。
林依依还多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助手,就是张信。
这孩子在制药方面的天赋越来越突出,而他这些年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也让他在这一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连林依依都比不上他了。
他是主动要求加入进来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正常,他是为了学习。
如此好学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