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学霸穿到50年后(58)
许莹扭头,可怜巴巴地看着祝方雅。
祝方雅连忙摆手:“别看我,我们计院的研究生院也不在老校区啊!”
许莹:“……”
“好啦!不说这个了,咱们喝一杯吧!”宁蔓华首先举起了酒杯。
今晚她们约好了要小酌几杯,果酒的度数很低,入口酸甜清爽,比较适合她们这些喝不了酒的小白。
祝方雅爽快地站了起来:“来来来,干杯!”
许莹和邰书兰也笑了:“干杯!”
无论未来的路在何方,她们都会珍视这段美好记忆。
*
大二下学期已经进入尾声,不过,宁蔓华和同学们都没有急着离校。
他们希望,能共同见证一段历史。
2001年7月13日,这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经历了8年前的那次失之交臂后,今日的燕大校园里,一种紧张的气息正在悄然蔓延。
下午6点半,很多学生就开始蹲守在第一食堂的两台电视机前,他们在等待一个答案,一个回答百年之问的答案。
近百年前,当这个民族滑向黑暗的泥淖之时,有人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最后一问就是:华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这个答案,将会在近百年后的今晚揭晓。
每当宁蔓华回忆起这一天,她总有一种梦幻的感觉,仿佛灵魂出窍般迷醉。
她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眼都不眨地盯着电视机,生怕遗漏了任何一帧。
电视里,申奥宣传片快速闪过一个个质朴的笑容,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昂扬的朝气。
22时07分,在远方的国度,一头银发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打开了信封,用英语平静地宣布: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是……京市!”
一瞬间,整个神州大地一片沸腾!
“我们赢了!!!”
大家兴奋得跳起来欢呼、呐喊、拥抱、哭泣……宁蔓华已经听不到自己的欢呼声了,她与身旁的许莹紧紧地抱在一起,难掩内心的激动,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我们等得太久太久了。
对于此刻的华国人来说,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意义,不止于赛场上。
它还意味着,那些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不复存在了!
那个曾经有亡国灭种之危险的国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日益强盛和开放的华国,正以饱满的热情拥抱奥林匹克,以崭新姿态踏上新征程!
“走!我们去红旗广场!”
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带头吆喝了一声,大家毫不犹豫地跟上,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宁蔓华看到,很多人家的窗户边都挂上了红旗。整个世界灯火通明,热情似海,歌声、烟花声、礼炮声从远处传来,京市的夜空被点亮了。
此刻,红旗广场已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们自发涌来,在这里尽情地跳跃、拥抱、呐喊、狂欢,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我们成功啦!”
“祖国万岁!”
“2008,咱们的!”
他们之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身姿矫健的运动员,有挥舞着彩旗的学生,还有稚嫩天真的孩子……大家互不相识,因为深爱同一个国家而相遇。
大家骄傲地唱起了歌,激越嘹亮的《歌唱祖国》冲破了云霄。
这样震撼的场景,在祖国大地的无数个地方同时上演着。有人敲锣打鼓走上街头庆祝,有人欣喜若狂地抢购申奥成功纪念封,有人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奥成”……人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他们内心澎湃的激情。
那天晚上,这场盛大的狂欢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三点,宁蔓华才和同学们步行返校。
回到寝室,躺到床上已是凌晨四点多,宁蔓华依然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眠。
迷迷糊糊地,她在梦中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祖父祖母、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同乡族人、老师同学……他们还穿着旧时的衣服,甚至有人还留着长长的辫子。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问:“如今华国可好?”
宁蔓华哽咽道:“很好,我们过得很好!”
他们笑着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这个百年的梦,终将得到圆满。
第31章 博士答辩会
两年后。
当同届同学为大四忙得团团转的时候, 宁蔓华已经在准备她的博士论文。
是的,她把“火箭计划”原定的4年硕博,硬生生压缩到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