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女王养成记(474)
北戎大军踩着焦黑滚烫的土地、扛着粗制滥造的云梯,嘶吼着冲向强弩之末的城墙。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得到确实的线报,关宁城内伤亡惨重,守军等不到支援,已是山穷水尽。就在他们踌躇满志、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之际,城头一声清脆的叱喝,不知从哪冒出一群大姑娘。
辽东不比江南水乡,气候苦寒、朔风凛冽,养出的姑娘家也格外彪悍,只见她们丝毫不惧凶神恶煞的北戎骑兵,板砖石块一通招呼,砸了弯刀、掀了云梯,叫北戎骑兵好生受用了一番北地胭脂火辣辣的风采。
带人守城的总旗这才知道,大姑娘方才那一板砖还是留了情面,他抬手摸了把侧颈,一时间竟觉得后怕不已。
眼看大姑娘们如此生猛,守城的将士唯恐被比下去,一个个打叠起十二分的精神。雪亮的长刀撕裂了连日来的阴霾,最后一批火铳被运上城楼,上了膛的枪口对准扒住云梯奋力攀爬的北戎士兵。
总旗一声嘶吼险些破了音:“放!”
爆响声此起彼伏,弹丸排山倒海般推出,迎面掀翻了一排攻城的北戎士兵。
此时已近黄昏,天际一抹铺天盖地的赤红,不知是血色还是炮火。霞光从浓云背后射出,只是一点缝隙,已经足够脱困而出,奔向四面八方。冲锋的北戎骑兵举起弯刀,刀锋上映出他们粗犷大笑的面庞。
“杀!杀了他们!”战马在长风中嘶鸣,北戎人的笑声被抛向九霄云头,“中原人不行了,他们只会躲在城墙背后瑟瑟发抖!只要拿下城楼,里面的粮食和女人就是我们的!”
北戎人一度是草原霸主,百年前的南下铁蹄曾叫偌大的中原江山觳觫颤抖,雪亮的弯刀映出繁华富丽的帝都城,分明只差一步,却被拦阻在城关之外。
那一次,拦住他们的人是武靖公聂珣和昭明圣祖洛宾,百代光阴倏忽即逝,两国边境的七杀碑屹立如初,而中原朝廷也从不缺力挽狂澜的脊梁。
呼啸的长风撩起杨桢鬓边的碎发,他嫌发梢挡眼,用刀锋卷了去。这硕果仅存的永宁侯扯掉披风,翻身上马,高举的长刀映出最后一抹天光:“必胜!”
山呼海啸般的嘶吼追随着他:“必胜!必胜!必胜!”
杨桢颔首,蓦地大喝一声:“开城门!”
第179章 狂澜
悠远的钝响裹挟在厮杀声中,雪亮的刀光割裂混沌。震天响的金戈铁马静了一瞬,只见那座坚守多日、固若金汤的城门悄然开了。
杨桢抬起头,锋利的眼中映出晦暗的天地:“杀敌!”
他身后的轻骑齐声呐喊:“誓死追随将军杀敌!”
短暂的沉寂后,奔雷般的马蹄声再度响起,两股骑兵错身而过,仿佛出鞘的利刃撞击在一处。鲜血飞溅,刀锋收割了第一拨人头,在冲入敌阵的刹那间,杨桢闻到了久违的味道。
那是来自沙场的血腥和铁锈味,多年来掩藏在帝都的红尘脂粉之下,杨桢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淡忘了,直到这一刻,他才恍然明白,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头上的,想忘也忘不掉。
午夜梦回的铁马冰河落入现实,而长刀尚未生锈。
这样近距离的冲锋,没有任何技巧与战术可言,拼的就是速度、力量与喷薄的战意。杨桢策马飞驰,身形卷起一道疾劲的厉风,所经之处,北戎人风卷麦秆般刮倒一片,鲜血汇聚成洼。
杨桢抹了把溅上血污的脸,右臂伤口火辣辣的疼痛,他却只觉得畅快:“跟我冲!但凡是我中原好男儿,今儿个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他的嘶吼声淹没在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刀光和血光此起彼伏。厮杀的两军像是两头亮出獠牙的猛兽,对视的目光中带着嗜血的渴望。
关宁驻军势不可挡,三两下就将严阵以待的北戎骑兵豁出一道缺口——他们确实有这样的底气,因为这是杨桢亲手磨砺出的利器,在辽东,他们还有另一个名号,叫做“关宁铁骑”。
那是用钢铁铸成的军队,犹如所向披靡的战车,车轮过境,城墙都会被碾成粉末!
杨桢不惧怕明刀明枪的硬拼,他麾下的战马是草原神骏,手中的长刀是用最好的乌兹钢打造的。这些年,纵然朝中世家掣肘不断,景盛帝依然尽己所能地给了他们支持,无论身上软甲还是手中利器,都是用最上乘的材料打造的。
景盛帝比任何人都明白,她支持的不是一家一姓,而是大秦的万里长城。铁骑在辽东大地纵横驰骋,不是为了向朝廷示威,而是铸造大秦边关的铜墙铁壁!
天机司出品的软甲能最大限度减轻伤害,但关宁铁骑在兵力上终归处于劣势。杨桢此行只为击溃北戎人的士气,并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眼看北戎人军阵散乱,他举起长刀,刀锋凝结着最后一抹夕晖,从血槽流过刃尖,折射向西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