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宠妃/替嫁后夫君篡位了(147)

作者:归去闲人 阅读记录

谢珽眸色微动。

他今日过来其实就是为此。

昨夜阿嫣小心翼翼的坦白心事,他才明白小姑娘在府里受的种种委屈。那些委屈半数来自他的冷硬,半数则来自祖母的偏见和有些人因她皇家替嫁而生的揣测。

唯有扫除这些成见,方可断了委屈之源。

而劝桑之礼便是不错的契机。

原打算趁问安提起,却未料这头已然争论起来了。谢珽搁下茶杯,望向老太妃,“萧规曹随而已,没什么可教的。”

“你是想让楚氏去?这怎么行!”

“她是明媒正娶的王妃,我的枕边人,怎么不行?”谢珽反诘。

此言一出,众人皆暗自讶然。

毕竟阿嫣嫁入王府后,谢珽虽不时去留宿,却甚少在人前流露恩爱之态。这会儿一个枕边人说出来,加上方才拿了阿嫣吃剩的糕点,着实与平素迥异。而他素来行事决断,既然说出了这句话,显然早有此意。

老太妃一时哑然。

原本争执不下的事情,在谢珽表态后顿成母子同心之势。她心中不豫,伸手揉了揉鬓角,道:“我还是觉得不够妥帖。罢了,总归还有数日,我再好生想想。难得珽儿有空,我有几句话要叮嘱,你们先回吧。”

这便是要散的意思。

高氏瞥向武氏,见那位竟颇听话的起身,便也笑着起身辞行,欲与儿媳和谢淑出门。

阿嫣自然也要走的。

才刚起身行礼,指尖便被谢珽牵住了。

她只好稍稍驻足,道:“夫君晚上来用饭吗?今早有新鲜的羊肉送进来,我已吩咐小厨房好生准备了。”

“那我过去尝尝。”

谢珽勾了勾唇,声音颇为温柔。

不止老太妃,就连武氏听了都觉得意外,诧然瞧过来。见了谢珽牵着娇妻指尖恋恋不舍的模样,顿觉百炼钢化成绕指柔,必定是夫妻好事已成,床帏承欢后愈发缱绻了。

挺好的。

武氏笑容愈深,瞧着满目春光,心绪大好。

……

敞厅里,老太妃可就没那么好的兴致了。

她对阿嫣的偏见根深蒂固。

不论是皇室突兀赐婚,将她的算盘尽数拨乱,令郑吟秋不得不委屈退步谋取孺人的出路,还是秦念月在阿嫣入府后屡屡犯错,以至两度受惩。在老太妃心中,这些事都跟荒唐的赐婚、替嫁有关。

更何况,年节里又出了刺杀的事。

虽说兄弟阋墙是恶仆挑唆,积怨甚久使然,但目睹谢瑁吞毒而亡后,这事就成了老太妃的一块心病。有时候深夜想起来琢磨始末,她甚至觉得,若非谢珽突然起意,一反常态地陪阿嫣去赏灯,又独自乘船回府,那些刺客未必有机可趁。

若谢珽避过那夜,在刺客出手之前就察觉异常,将其揪出,刺杀的罪名就不会坐实。

届时,背后的谢瑁仍会被翻出。

不同的是,图谋行凶和行凶失手的罪名天差地别,谢瑁不至于落得太重的罪名,更不会因后路尽断,在祠堂里当着列祖列宗的面服毒自尽。到时候,误会皆可澄清,哪怕谢瑁未必立时相信,也可慢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自然,祖孙四代也能好好的共享天伦。

若不是那夜谢珽赏灯,一切未必没有挽回的机会。

但木已成舟了。

老太妃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难受之极。

此刻单独留下谢珽,她说的也是这些。

跟强塞的孙媳不睦已久,她也没掩藏这些心思,徐徐说完后,叹了口气道:“我先前就说过,成婚前祭告了天地神明,也祭告过列祖列宗,忽然闹出替嫁这样的事,实在不是祥瑞之兆。如今你瞧,先是念月,后是你大哥,这家里都成什么样子了!”

“那楚氏或许是清白的,但这几年府里安稳无事,她来后起了这么些风波,绝非兴家之兆。”

“珽儿,你切不可色迷心窍。”

老太妃两鬓花白,脸上尽是遗憾与痛惜。

谢珽闻言,足足愣了半晌。

“念月的事原是她咎由自取,照祖母的意思,莫非盗匪强抢路人获了罪,不该惩治其心术不正,却反要怪路人?”见祖母偏过头,便知这是欲加之罪,莫须有罢了。只要芥蒂仍在,府中诸般波折,大概都会被算到王妃头上。

既入迷障,解释显然无用。

谢珽稍作沉吟,朝老太妃拱了拱手。

“大哥当日冒着死罪悍然行凶,志在一击而中,派了我难以应付的刺客。连他得手后的打算,祖母都知道。”

老太妃眉心一跳,点头道:“那回确实凶险,幸亏神佛保佑。”

“并非神佛保佑。”谢珽打断她,“大哥背水一战,安排得十分周全,唯一的变数,就是他漏算了阿嫣的人。那夜,若非阿嫣的人拔剑帮忙,孙儿未必能撑到援兵来救。届时苦战力竭,毒性发作,王府要办的就是我的丧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