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事(924)
他的声音越往后越沉越低,几乎叫人不大能听得清。
堂中有着一瞬的死寂。
“纵然是像,却未必一定就是!”吴景令回过神来,近乎是拿逃避的语气说道。
吴景逸则问:“可带回来了?”
“皆已悉数运回,由后门入府,暂时安置在后院中……”
“母亲……”吴景逸勉强抬手行礼,道:“儿子……想去看看。”
“……”定南王妃轻轻点头。
“除却尸身之外……还在附近找到了一些贴身之物,也已如数带回了。”话至此处,吴贵顿了顿,才问道:“不知老夫人……可要过目吗?”
“拿过来吧,都拿过来……”定南王妃闭了闭眼,声音很轻。
“老夫人……”一旁的嬷嬷不安地扶住老人的肩膀。
东西很快便交由一名丫鬟捧了进来。
乌漆托盘中,一片白布上托放着一些物件。
有绣着文竹的香囊,绣着祥云的腰封,有摔成数段的玉钗,还有一块尚算完整染着血迹的玉佩……
定南王妃颤颤地将那玉佩托在手中。
吴景令也看了过来,口中怔怔如自语道:“父亲……”
这是父亲的玉佩……
父亲从不离身的玉佩!
“当!”
玉佩自定南王妃手中滑落,砸在了地上。
“老夫人!”
“母亲!”
“快请大夫前来!”
定南王妃本就有旧疾在身,去年因得了裘神医所开药方的调理才算好了些,当下受此莫大刺激,虽未流一滴泪,未见分毫失态模样,然悉数锁在心底,到底是撑不住的。
这一昏,便病倒了。
而吴景逸亲自验看罢尸身,再从那停放尸身的房中行出时,整个人都仿佛颓然了下来。
见他面色如雪,脚下虚浮,随从忙上前搀扶。
“三老爷……”
“我不知道……”吴景逸摇着头,丢魂失魄般道:“我不知道……”
随从眼眶一酸,未有多言。
吴景逸离开后,守在后院的下人们免不得不安地议论起来。
“当真是王爷和世子世孙吗……”
“已经不成样子了……可看大致, 应的确是了。”
且车夫的尸首也找到了,的确就是王爷身边的人……
同一处崖底,总不能还有其他人,又恰巧都能如数对得上?
继而吴景令和吴然也到了。
叔侄二人虽也未曾断言,但此等前提之下,只要不是否认,便等同是证实了。
此事注定是瞒不住的,也根本没有任何瞒着的理由。
消息很快在吴氏族中传开,如一道,不,是一道道惊雷——
家主出事了!
世子和世子夫人也出事了!
甚至就连近年来已在族中立下威信,早已独当一面,被族人直接越过世子视为下一任家主的世孙……也没了!
一夕之间同时失去家主、世子与世孙,于任何一个家族而言,所带来的打击皆是不可想象的。
短短数日的发酵之下,吴氏一族上下已被悲痛、不安乃至恐慌的情绪所牢牢笼罩。
但他们比谁都清楚,现下的局面绝不容许他们一味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棘手且严峻的难题——
第612章 阿圆的秘密
家主不在了,那他们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早在半月前,朝廷派来的钦差与兵马便已经在宁阳城百里外扎了营,他们族中上下依照家主先前来信所交待的那样布防应对着。
朝廷显然也不敢贸然便动兵攻城,曾派遣使者前来送信,信中尚且留有余地在,大意是指若吴家肯给予明确答复,承认皇后与世子出逃京师之事乃是受许家所迫,朝廷便仍愿信吴家忠心……
这说辞固然充斥着“说出去鬼都不信”的自欺欺人之感,且显然只是朝廷假意安抚的手段,但至少有一点可确定——若非必要,朝廷绝不愿在此时同吴家正面为敌。
就如同镇国公已占下临元城,朝廷却仍存讲和之意。
明眼人皆看得出来,朝廷之所以这般‘能屈能伸’,肯忍一时之怒,不外乎是想尽力平衡局面,不愿让燕王太过得势。
而当下,朝廷还在等着他们吴家的“答复”——
本以为待家主归来之后,一切自有明朗应对……
可现下,家主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京师之变,不仅让朝廷措手不及,甚至也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在大多族人看来,如此冒险且心急,根本不是家主一贯的作风——
至于家主究竟是何打算,接下来的计划又当如何施行,他们无人知晓!
且最有可能知晓计划的世子与世孙也不在了,便是方才问及二老爷与三老爷,他们同样是对家主的详细计划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