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梦(40)
张裕正低头付钱,身后的人群忽然推搡起来,一个戴着银面具的男子猝不及防撞上了一边的顾瑜。
银面具男子没站稳往顾瑜这边趔趄了一下,顾瑜忙伸手扶了他一把,一张纸条被顺势塞进她袖子里。
银面具男子借着顾瑜的力站直了腰,颇为抱歉地用沙哑的声音说:“多谢。”
这些一系列动作发生得极快,等男子站稳后,张裕才得以挡在顾瑜面前。
顾瑜笑了笑,说了句:“无妨。”
然后郑重地拱手行礼说道:“上元安康。”
男子也还礼,用沙哑的声音说:“上元安康。”
就此别过了。
张裕看着男子的背影有些愤愤:“什么人呐……道歉也不摘下面具……”
顾瑜摆摆手,说:“不打紧,继续玩吧!”
带着戴着昆仑奴面具的四语又蹦蹦跳跳向前去……
……
“玩得可尽兴?”在门口守候了良久的古伯笑着接过张裕递过来的大小物件。
蹦蹦跳跳许久的四语一脸困倦的样子,看上去还轻松些的顾瑜没多说话,三步并作两步跑进自己的屋子里。
看来都玩累了。古伯笑了笑。
屋子里传来顾瑜的声音:“甘姑姑快回去睡下吧。”
留在屋子里等顾瑜回来的甘姑姑也告退了。
将门窗关好,顾瑜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揣进袖子里的纸条抽出。
纸条上,隽逸的四字映入眼帘。
——远离东阳。
难为他趁着上元节混进长安城,把纸条递给她。
顾瑜攥紧纸条,顺手烧了。
远离东阳,远离东阳郡王。其中内情恐怕只有彭绍明白。算着写给孙长青的信他也快收到了,顾瑜决定再等等。
她已经知道了父亲是被害死的,但是剩下的却一无所知。疑心生暗鬼,顾瑜摇了摇头,她不能随便怀疑人,尤其是……
那人,还是顾淮生前的结义兄弟。
第二十七章 有思
长安城最近很是热闹,倒不仅仅是上元佳节的原因。
长安最大的脂粉金楼里出现了一种可以让头发由白变黑的神奇物什,名曰“青丝来”——当然不是永葆黑发的,最多可持续两个月,只需要洗头后涂抹在头发上即可。
对于每天都要打扮的官家娘子夫人们来说,追赶潮流是必不可挡的。虽然一百贯一小罐的价钱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还是有很多富贵人家都争相代购买。
“是不是真有这么神奇啊?”有人不信。
“真的,乔夫人你知道吧?御史中丞家的呀……用了一次,洗净之后头上的白发全都不见了……怎么会沾衣服上,不会的……”有知情人士解说道。
“看来青丝来很受夫人们的欢迎啊……”又有人感叹道。
有人摇摇头。
难道是不认同吗?
“何止夫人们,王相公家的小娘子们也在用呢!”
“她们用什么?她们又没有白发!”有人疑惑,心里还有些愤愤,这些普通人家买不起的东西居然有人不需要用还买?
“那可是王家……王!”那人提醒道。
前边那人顿了顿,还是不解:“可她们还是不需要用啊?”
“据说除了白发变黑,日常用也能保养头发呢……女子们都是这样,生怕自己容颜不再,都是金贵养着……”
“朱门酒肉臭啊……”
“你这么说还不是因为买不起?”
“你就买得起了?”
“……”
不管褒贬,京城里的话题都是“青丝来”了,并随着采蝶轩各个分号推用,这东西很快就随着漕运先运往了洛阳和江浙——这些富庶的地方是最有消费力的地方。
待到消息传到海州张津的耳朵里,已经是上元节后好几日了。
“简直是暴利。”一向见惯了大钱的张津也忍不住感叹。
这才短短几日,“青丝来”在海州的流水就已经快一万贯了。他看着手中钱庄的账册,这些记录虽然不会明确标注哪些是“青丝来”的交易,但是粗略一算还是能推算出来。
现在买的多的其实还是商人,或倒卖的,或赠人的,或猎奇的。他家里的长辈们只要在家里有点地位的,不论男女都折腾了起来。
不要以为只有女子们爱美,男子们同样怕老,怕别人看见自己的一头白发。
“真是奇思。”张津赞不绝口。
“三郎君,大老爷唤你!”小厮急急忙忙跑过来,看见张津一手拿着账册:“郎君又在查账吗?”
刚过年关就这么勤奋啊……
张津将手中的账册放进匣子里锁好,然后拍了一下盯着匣子看的小厮的头,说道:“看什么呢,走吧。”
小厮缩了缩脑袋,“嘿嘿”笑了。
“大伯唤我何事?”张津迈进张家大房的厅堂里,开门见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