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霸宠:别跑,小厨娘(167)
爷爷还看上了这几个小山包后面一条挺宽且狭长的荒地了,虽然灌木和杂草比较多,地也硬,开不出好地来。
但是建作坊也好,建大妮儿说的养殖场也是好的啊,通风透亮,地势平缓,地基也结实。
李雁回也兴奋地围着这片连山带地的地方转悠,还真是不错,这地方建个四进的院子都有富余的。
爷爷看中的小山包和狭长缓坡,她也瞧了,上风向建作坊,下风向养鸡养猪啥的都是好的,这地方离着河还近呢,养鸭子养鹅都好啊。
李雁回越看越喜欢,“爷爷,爹,咱就买这块吧,这地方连荒地可能都不算,开都开不出来几亩地,但是建房子正好啊,结实啊,能按山地算钱不?”
“我看差不多能按山地算,能省不少呢。”
李雁回也打听过吴主事,这山地可是最便宜的地了,谁让现在这山都是无主的呢,也不出啥钱。
大家也就是看看柴火,打打野味儿啥的,谁也不会闲着没事儿买山地,这可是占很大便宜了呢。
荒地二两银子一亩,这山地也就八钱银子一亩吧,总高不过一两银子一亩。
“这么一大片地我约莫着也的十几亩的山地了,要是手松一松,量尺寸的时候放一放,到手咱们大概能得二十亩上下。”李大春也笑的合不拢嘴。
“爷,咱再多买点儿呗,除了小山包后面的缓坡,再算上缓坡背面的那道岭呗?”
李雁回想趁着便宜多买些,那道岭比南面的小山包要高一些,灌木多,高树少,现在李雁回还没想好要干啥,不行到时候就栽果树呗。
“也行,到时候栽点果树啥的,几年就挂果了,也不费啥钱,果树苗也不值钱。”李大春也同意了,反正都是自己家的产业。
这边祖孙三人看好了地方,回去和家里其他人一说,全都同意。
尤其是几个孩子,离着水近,玩水可方便了,这离着山近水近还凉快不是。孩子心火旺,夏天还是挺难熬的。
全家都同意了,李万峰带着媳妇儿给准备的一小坛酒,去了四叔家。
四叔也为李家一家高兴,也知道了他们镇上的铺子不太好的消息,还细细地问了不少。
第一百一十六章 尝试
“你放心,我今儿下午就去镇上,明天就量尺,快的话,下午就能下红契了。”
“行,四叔你费心了啊,需要打点的都我们出,四叔你别亏着,虽然铺子暂时不干了,手里余钱还够呢,毕竟刚开始也是挣了的。”李万峰说。
“那就行,这四叔就放心了。”村长四叔也是根李家一家亲厚,而且李家又要建作坊也给村长透了透风,这都是给村里带来好处的,就是三年后的镇长审查,自己作为村长也能露脸不是。
这时候村长的选举还很公平的,全村的人都要按手印的,五年一次镇长审查,要是干不好可是一撸到底啊。
这好与不好,全看村里的生活状态了,要是村子里有作坊,这算是不小的政绩呢。
“那四叔我就现回去了,这荒地的事儿就麻烦四叔了。”李万峰和村长告辞。
在李万峰去村长家的空隙,李雁回和娘亲准备了烙煎饼的面糊,用了一多半的白面,一小半是高粱米面和橡子面还有豆子面,都是磨得细细的。
这橡子面还是开春时候几个孩子掏的松鼠窝呢,一直也没用,这下派上用场了。
爷爷在家里早就搭好了一个简单的灶台,正好是煎饼鏊子的大小。
还接了半截破旧的炉筒子,要不烟就飘得那都是了。不得不说,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新做的鏊子得彻底的用油吃透了,戴氏找了块腊肉,狠狠地在鏊子上面蹭,直到鏊子表面光亮了才算完,又细细地刷了干净。
如果油太多了,鏊子表面太光了,面糊就不沾在鏊子上,推出来的煎饼就太后了,粘牙没有嚼劲。
煎饼的面和的手感稍微粘手,稍微干一点的面团,直接把面团在鏊子上面推动,沾在鏊子上的一层就自然熟了,再用刮板儿把上面剩余没熟的面磨平,这一张谷稥四溢的煎饼就成了。
今天的面和的干一些,正好做推面团的那种煎饼,其实口感上差不多,推的快一些,李雁回也是要教娘做煎饼,得要这种有效率的方法。
鏊子已经烧热了,面糊也都准备好了。李雁回洗净了双手,把袖子挽了起来。
用手试了试鏊子的温度,地下烧的是去年的高粱杆儿,火不大不小正合适,爷爷亲自看着火,给孙女儿打下手。
抓一团有些粘手的面糊,在鏊子上均匀地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型,用刮板儿把多余的面糊涂抹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