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太玄(220)+番外
在五月底最后一次大朝会上,雍帝拖着病躯上朝,正式提出要改变祖制,提议立太玄皇太女,继承社稷大统。
朝上群臣顿时跪倒一片,九成九都反对。
以向阁老为首的改制派拥护立宪改制,建立议员制。
而以御史台喻御史为首的守旧派则将康王推到人前,说康王将封地治理的风调雨顺,有治世之才,与其立皇太女,不如考虑兄传弟,这也是有前例的。
康王是雍帝的堂弟,也是雍帝继位之初,太后想改立新帝的热门人选。
雍帝当年平复太后废帝风波后,并没有为难康王,还在鲁地择了大片封地给他。
雍帝倒没有当朝斥责,而是面无表情的说:“康王是否愿意担当大任,朕需要与他商议,传旨,宣康王进京议政。”
一道圣旨宣下,喻大人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康王收到圣旨,他到底是来还是不来呢,这是送命题!
除了改制派、守旧派,难得的是葛铮站出来,率领朝堂上的新起之秀们支持雍帝敕封皇太女,称为革新派。
朝中势力割裂为三派,争论不休。
第169章
曲慕歌做为旋涡中心的人物,压力不在她这里,而是在白家。
白家做为太玄公主的外家,此刻被改制派和守旧派疯狂攻讹。
酉阳放高利贷逼死百姓的事被翻出,一再发酵,死者遗下的孤儿被守旧派接到京中敲了登闻鼓,告起了白家的御状。
幸而白渊回在此案上早有准备,刑部早已将白三爷扣押下来在审,倒也牵连不到太玄身上,无法参她仗势欺人、以权谋私。
雍帝接到御状,也不过是说了句“着刑部依法审理”就打发了。
借着这一波势头,白家迅速分家,三房如弃履一般被抛弃,白老太爷和白老夫人也在族老们的逼迫下,正式交出家主之位,由长房大老爷继承。
白渊回的父亲是个五品侍讲,一辈子都在吊书袋,如今挂个家主之位,不过是替儿子占个虚位。
陶氏又一心放在“新丧”的白灵婷身上,家中大小事情,都落在了白渊回和谢知音头上。
曲慕歌听说了白家的进展,半开玩笑的对谢知音说:“倒要谢谢御史大人们了。”
谢知音苦笑道:“也是,不然族老们没这么快同意移交家主之位。”
曲慕歌收回玩笑神色,说:“现在你已当家,就要助着表哥快些将白家的那些烂账都整理清楚,特别是燕北的产业,能交公的都交公,眼下日子或许要难一些,但总会好起来的。”
谢知音点头,道:“已经着手在处理了,只是听夫君说,此时进出燕北实在困难,西岭军、虬穹军和燕北军对峙的形势非常紧张,事情要难办很多。”
说起这个,曲慕歌就叹了口气。
顾南野依然没有音讯。
她暗自将担忧吞下,转而问道:“白灵婷好些了吗?”
谢知音道:“正要同您说她的事”
这次谢知音进宫拜见太玄,外人都以为是白家进宫来求情的,但她其实是专门为了白灵婷走这一趟。
“瞧着像是有了身孕,但此事干系重大,我和婆母没敢请太医,谁都没有说。”
庆王新婚第三天就去燕北了,白灵婷若真是有了身孕,还真是“运气好”。
若她真的有了庆王的孩子,会极大的影响形势,曲慕歌不敢轻视,亲自请了太医院何医正一起出宫,去了白家。
白灵婷自接到庆王的讣告就伤心卧床,被陶氏接回白家休养。
白家内部乱成一团,除了亲自照顾她的陶氏,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何医正请脉之后,非常确切的说:“恭喜王妃,您有身孕了,已经三个月了。”
白灵婷神色有些慌张,也有些惊喜,但更多的是无措。
她此刻没了平日的跋扈,看看母亲陶氏,又看看长嫂谢知音,最后目光落到太玄身上,有些虚弱的说:“没想到我这么命苦,这可叫我们母子怎么办”
说完还哭了起来。
曲慕歌让陶氏和谢知音先安慰白灵婷,亲自送何医正出门。
出府路上,她叮嘱道:“太后和父皇因庆王薨殂深受打击,如今庆王妃怀有身孕虽是喜事,但在孩子平安生下之前,都不可传于外人知道,以免孩子有什么意外,太后和父皇再受打击。”
何医正在宫中行医,有些事情不说就明白,此刻得了太玄公主的叮嘱,更是保证道:“公主所言极是,庆王妃情绪和身体都不稳定,胎相并不好,这事的确不宜张扬,还是先好好安胎为妙。”
送走何医正,曲慕歌返回卧室,白灵婷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
曲慕歌请陶氏亲自去盯着厨房熬补药,陶氏也很紧张这个孩子,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