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254)
泰安二十九年六月
临海县的城西已经赶超集市,成为了临海百姓最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那里的院子的价格几乎同城东并肩。
那里有美丽的玉兰花,有青翠的竹园,进入那里,人们会不自觉的保持安静,因为有幼童在官学里面读书,不好打扰。
临海县的读书人少,但不代表幼童少,特别是在临海县的百姓都有银子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愿意拿出一部分供孩子读书,多学些本事才是最要紧的。
而里面的先生除了县衙的胥吏轮流担任外,还有临海县唯一的举人担任院长,当官的不算,唐林偶尔也会前来讲学。
也是因为临海县日益繁华,来临海县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如今临海县的人口已经超过两千五百户了,而商税更是超过十万,虽然人口还差五百户,但商税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今年,临海县就能划分为紧县。
夏税上缴后,县衙的事务少了一些,但还有不少杂事,需要唐林一一处理。
而这大半年里,朝廷也已经制定出了市舶司的章程,将其建在海港码头,抽检往来商船,但其中细则,便得由官员一点点完善。
也是因此,朝廷在为诸县划等时,将市舶司也考虑了进去,于是,临海县变成紧县,唐林也从正七品升为从六品。
泰安帝又想到市舶司的事务,觉得虽然是兼任,但好歹得有官位才行,于是又为唐林加官从六品市舶司提举,至于市舶司的建造,便从商税中出。
得到消息后,叶楚山立马写信,将这件事告诉给弟子,让唐林有个心理准备。
虽然正式文书还没有下来,但唐林得到消息后,立马为开市舶司做准备,至少得先将具体章程罗列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男主母亲的心路历程差不多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是贫困时,真正属于她的东西很少,所以男主也被当成她的所有物,孩子、银钱她都想要抓住。
二是男主出息时,家里情况好了不少,但她能感觉到男主跟她离心了,所以钻了牛角尖,更为看重钱财。
三是男主带着她外任时,有月钱,儿媳哄着,还有事情可做,她便想通了一些。
四是敕封孺人时,那说明她有朝廷俸禄可拿,给足了她安全感,使得她彻底放开了!
而市舶司阿呆参考的是明朝的,不过品阶调低了,明朝的市舶司提举为从五品。
不过宁朝市舶司制度刚出来,所以特意低了一点。等以后关税多了,朝廷自然会越来越重视。
感谢在2021-06-23 00:34:43~2021-06-24 00:2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oki 10瓶;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6章
因为唐林的整顿, 如今的海港码头干净整洁,另有胥吏管理,安全得到保障, 所以,海港码头开始出现客船了。
长临府虽然也有内河, 但七歪八绕的, 还需要雇车。坐海船明显要快上一些,沿着海岸行驶三日便可到永安府, 随后换船前往上京, 也就十余日的时间。
有了这么便捷的一条路,不管是商人还是长庆府的百姓,都乐意过来乘船, 而且如今临海县名气渐响,常有学子前来游学。
这几天, 唐林去海港码头进行勘察,想要定下市舶司的位置。如今的海港码头扩大了许多,而且看这趋势,日后的船只、商人还会更多。
如果要在码头处修建市舶司的话, 太过拥挤, 不利于货物流通。但是太远的话,管控起来便会麻烦,特别是那些外国商人, 容易找不到地方。
转了两圈,唐林终于在离码头稍远的地方,发现了合适的地方。
那里地势稍高,较为宽旷,最重要的是, 这个地方就在官道边上,徒步去码头,也就半个时辰,若是驾牛车,那就更短了。
将地方选定后,唐林又回到县衙,这个事情他还未跟县衙中的官吏说过,毕竟旨意还未到,过早说了,只会惹人瞩目,徒增麻烦。
老师和师兄也只是知道大概,就连身为户部给事中的大师兄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市舶司提举下面到底有多少人。
信上说了升官和市舶司提举的事情,而且官家重视,会让各地配合。
但又是个怎么样的配合法?若真的能让唐林选择,他定是想要有长临水师的相助,虽然只有七百多人,但这也足以震慑一些宵小之辈。
在唐林思量间,朝廷的旨意到了,共有两道,一道为临海县升为紧县之事,一道是市舶司之事,另还有两封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