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258)
“没错,早年间我可听出海的商人说,所获颇巨,只可惜后面船被毁了。这次朝廷组建,用的定是上好的船,而且还有水师相护,这船怎么也不能被毁了。”赵尚书讽刺道。
“说起这个,唐提举不是有提出口税一事吗?不若这样,这出海商船同别国商船一样,只能缴纳税银,得到商引后,从海港码头出海,海上水师巡查,若是遇到偷偷出海的,缴其货物,严惩不贷。”
吴尚书补充,他是寒门出身,承平年间,世家势大,几乎把持朝堂,在官家登基后,用了十几年,才将这些世家打压下去。
之后,官家任用寒门学子,使得世家的势力渐渐缩小,虽然如此,但内里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见到范尚书的反应,吴尚书察觉,这出海一事,世家在里面定是获了巨利的,不然绝不会这么着急。
而其余各部尚书自也察觉到了,纷纷赞同,就算范尚书再费口舌,也无济于事。
如此便定下由朝廷带头组建商队一事,至少得看看这中间到底能不能获利。
“这样一来,定是要水师参与,而且长临水师只有七都,赵尚书周围水师可否能调过去一营?”
“回禀官家,长庆水师需要视察内河,怕是抽调不出人手。不若在百姓中,再招一营吧?”赵尚书回道。
“那这饷银……”
“齐尚书,区区500人的饷银,跟市舶司的商税相比,太过微不足道了,你可不要因小失大啊!”
听到这话,气得齐亮想再跟他商讨一下,后来想到兵部也着实不易,便算了。
“也不是不可,但只能500人,多了,你就让他们自己出!”
“既然要用到水师,赵尚书,你再下发一文书,写明长临水师只有视察、守护之责,决不能擅自进攻,违者,便按匪类处置。”
“臣领命。”赵尚书作揖回道。
“至于维修海船的船匠和查验物品的医官,确实有大用。王尚书,你回工部找五个船匠,派送到临海县。”
“倒是医官,常伴侍。”
“官家,小的在。”
常岳走了进来,他自小陪着官家,是其伴侍,也是内侍省的知都,负责内侍省的一切事务。
“你去翰林医官院内找几个医官,治病的、熟悉药材的都要,同那些船匠一起前往临海县。”
“官家,既然这样,是不是要派一个副使过去,医馆副使的医术更为精妙一点,去了那边,也更得用。”常岳建议道。
“也好,你找个对各种药物了解的去。”
“小的领命。”
说完,常岳就退下,去翰林医官院找医官去了,对于何人去那边,他早已打算,那个拧巴老爷子,正好可以派出去。
将章程都商量好后,泰安帝批阅,让人送回到临海县去,至于那些船匠、医官得全部选好后,再过去。
临海县这边,唐林看着地图,再过不久市舶司就要建好了,百姓们也将此事传扬了出去,商人们都极为关心,特别是这税,若是太高,他们也不愿。
快到下衙的时候,又有一个商人携着重礼来县衙拜访,唐林好不容易将他送走,还了礼品,结果回到后院又有一些礼品摆着。
“伊娘,这些东西?”
“放心吧,这些是祖母、母亲送来的,那些商人的,我并没有收。”林伊娘见到唐林这个样子,也知道他最近在为那些商人闹心,自然不会去收。
“祖母、母亲送来的?是中秋节礼?”听伊娘这么一说,唐林心神顿松,他真的被那些商人搞怕了。
“正是,明儿便是中秋了,最近你忙着市舶司的事,怕都把这事给忘了吧!”林伊娘走到唐林身边,轻轻按压唐林的额角。
“我还真给忘了,居然连封信都没写过去。”唐林懊悔道。
“日后再写便是,你忙于公事,祖母母亲自是谅解的。而且该送的我也都送了,爷爷那儿、老师那儿、还有好友那儿各送了一些,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总归是个心意。”
“真要是贵重物件,他们还不敢收呢!这些日子,信件也多,明日我先写回信,再写一封其它的,一同送过去。”
唐林闭上眼睛,就这么在旁厅的卧榻上睡去了,林伊娘见了,手下动作不停,示意丫鬟去拿薄被盖上。
直到晚间用膳时,林伊娘才轻轻唤醒唐林,一起进餐。
吃完饭后,李月娘几次看着唐林欲言又止,她憋了一整年,现在,她实在憋不住了。
“林子,你当初说要缓一年要孩子,如今已经一年了,孩子是不是得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