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284)
唐林算着日子,宁朝官员的休沐日极多,节假日也长,像是过年,朝廷规定腊月二十封印,正月二十开印,有整整一个月时间,足够大部分官员回乡过年了。
“那行,现在问题是森森,你大伯可不像放弃的样子。”
“爷爷会劝住大伯的。”唐林说道。
“那次老爷子还找你了?你答应什么了?当初在上京,他就想要照顾家里,得亏我打断了,你怎么还是应承了!!”李月娘气急。
“没有,没应承。”
唐林连忙扶住母亲,又说:“爷爷说不求我照顾家里,但是若是大伯家有好点的苗子,就请我帮一把。”
“那你怎么说?”
“我就对他说:只要我还在做官、森森还是举人,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就不会找上来,只要踏实点,日子就能比一般百姓过得好,这不是照顾吗?”
“说得好,就得这么说,什么叫没照顾,这就是最大的照顾了,那那什么苗子呢?”
“我说要看其品行,还有大伯、大哥的态度,若是还如这般肆意收取旁人送来的礼,我是绝不会帮忙的。”
“那就好,这事你可不能轻易应承。”李月娘听到这个,松了口气。
“娘,我不会的。”唐林点头答应。
唐林一直都知道爷爷的看重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是因为他的才能,所以对爷爷也没有极深的感情。
虽然这次彻底说开来时,唐林还有些伤心,但因为早有准备,倒也还好。
“二哥,若是这次他还这样,我会自己来解决,总不能一直靠你。”唐森皱眉说道。“你觉得大伯只是冲着你来的?放心,这次爷爷一定会把他压下去,不为其他,就算是为了他的子孙后辈,他也得收敛。”
“不提这个了,你确定明年不去会试?”
“嗯,这次我都是最后几名,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再多读几年。二哥,我想跟你一样,不用那些免税田。”
唐森有自知之明,这次能过乡试,也是运气使然,下面的会试,可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还不如多读几年,有些把握再说。
“你不必学我,这免税田本就是朝廷给的,想用便用。你看,我不也用了几十亩吗?”
唐林没想到森森会这么说,宁朝有规定,秀才免税十亩、举人免税三百亩、进士免税千亩,除了家里的几十亩地外,剩下的,他一直没用。
他深知免税田的危害,一旦有一块田地免税,那么它的地税便会分摊到其它田地上面,增加百姓负担,所以,他不愿多用。
这个心思他从未跟别人提过,就算是老师他也没说,因为这心思一旦表露,他可能会被宁朝所有学子针对。
万万没想到,森森居然会察觉到。
“若是我有田地,自然会用,但是别人的,我才不给他们用呢!”唐森朝二哥解释道。
其实,他并不知道二哥为什么不给别人挂靠,但这么做肯定有二哥的道理,所以,他也不给人挂靠了。
“那小华以后也不给别人靠。”唐桦虽然不明白,但他知道跟着哥哥做,肯定没错。
李月娘看着这三个傻小子,到手的银子都不要,又打不得骂不得,白眼一翻,转身回屋,眼不见为净。
唐林同妻儿一起带着文书资料和那六千多石粮食,乘船一路去上京府,因为要从海入河,而内河的码头水位较浅,只能分成三船,一起前去。
他们从海港码头出发,沿着海岸到了安港码头,又从安港码头入江,七八日后,便到了上京码头。
看着熟悉的一切,唐林不禁心生感叹,三年前他差不多也是在这时候到了上京,参加会试,没想到,再次回来,又是差不多的时间。
早在来之前,唐林便通知了户部仓部的官员,他得将这些粮种放到专门的库房,并且清点数目。
交接好后,唐林才好带上述职奏章前往吏部外衙,将奏章提交上去,便可以回家等官家传召了。
而林伊娘在下船后,便同唐林话别,带着小满还有若干丫鬟小厮回了家。
唐林带着人将这些粮食送到指定的库房门口,便等着仓部的官员到来,仓部员外郎知道消息后,立马点齐人手从外衙出来,赶到仓库门口。
“安员外郎,不过是个知县,您何必如此急呢?”一仓部胥吏问道。
“你懂什么,他除了是个知县外,还是市舶司提举,为从五品。而且从正七品到从五品,他只用了三年,这可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