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378)
“你现在是秀才,我看过你的文章,沉下心来练一练,日后定能成为举人。若是你真过意不去,那全力备考,就先考出举人,跟你三哥一样,边教书边备考会试。”唐林说道。
他不会说自家不差钱,能养活弟弟一家这样的话,在他看来,成亲后那就是成人了。
他能养还未成人的弟弟,但总不能连同弟妹、侄子全养了,虽然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但那些人的后宅纷扰也多。
虽然弟弟很好,但是日后的弟妹要是有不一样的想法,那就糟心了。
他们家与别家不同,人家是父亲攒下家业,然后让儿子孙子一起住在府里,最后分给子孙。
而唐府的家业是唐林一手攒下的,这些是分还是不分?
这个问题早在最初三弟成亲时,他和父亲就讨论过,老宅和父母亲的私房两人均分,但是唐林置办下的产业不分。
形同于分产不分家,区别在于唐林要空个院子出来给弟弟住。
“至于其它,你也别操心,父亲早就操好心了,成亲后,你们一家依然住在唐府,只是自己院子的花销就得你们自己承担了。在这之前父亲会将自己的私房拿出一半给你。”
唐桦算了算觉得哥哥还是吃亏了,这么多年他的花销可不低,那书院束脩不少,而且自己吃的穿的都是好的,结果自己有能力赚钱后,钱也不交,还要给自己一家房子住……
“你呀,不要将自己逼太紧,要是身体坏了,那我才要养你一辈子呢!”唐林见弟弟转不过来,另辟蹊径。
唐桦想了想也对,当即点头,随后唐林给他定好了时间,还有每日的课业,虽然要休息,但课业不能拉。
安抚好弟弟后,唐林又去了两个儿子的地方,小满小早现在还是睡在主屋的东厢,所以唐林过去也方便,两个孩子都没睡,小满还在做课业,小早在旁边玩,伊娘捧着雅集翻看。
随后唐林也加进去了,拿着书,顺带指导下儿子的功课。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范府书房,氛围可就不这么好了。
“父亲,王昶又来了?”范家大郎问道。
范岳轻咳了几声,说道:“他心急了,官家已经立下皇太孙,眼见事情不成,怕是要狗急跳墙了。”
“父亲,皇二子真的不行吗?我看他素日里礼贤下士,颇有明君风范。”
范家大郎如今在门下省当差,为从四品右谏议大夫,自然也同裕郡王接触过。
“明君风范?你眼盲否?”听到儿子这话,范尚书又咳了几声,坚定了自己绝不致仕的念头,要是把范家交给这儿子,怕是要翻船了。
“先不说他跟世家的关系,就单单看他为人,虽然礼贤下士,但只礼贤重臣能臣,若非你是范家子,就你这职位,他怕是瞧都不瞧你一眼。”
“这几年宁朝虽然太平,但偶有灾害,你瞧这位皇二子除了在朝会上说几句百姓之苦外,还做过什么事情吗?”
“比较起来,大皇子都比他多了几分真心,更不用跟太子比,不管是官家还是朝臣,都不是傻子。”随后又看了旁边的傻子一眼,脑子疼。
想到已经是从五品知府的乐山,范岳觉得至少要等侄子乐山调回京后才能退下,虽然不可能想唐兼之一样一回京就是从三品的侍郎,但自己调度一番,正五品的郎中还是有希望的。
想到两人为同科进士,还都是一甲,唐兼之如今已经能支撑门户。
罢了,还是跟那个榜眼姜济比吧,现在那榜眼还只是从六品通判呢,自家孩子还算争气。
只是那王昶恐怕不会那么轻易放弃,看来得防着点,政事上他处理得甚是妥帖,而且王昶自己就是礼部侍郎,不会下手。
那么极有可能会在德行上下文章,便让自家儿孙安分点,晚上不得外出、不得跟人起争执,别被人下套。
很快,就到了唐林第二次讲学的时候,这次不同,纪宇泽没有练字,而是看起了《武朝史书》,而旁边还有本《孟子注释》,两本书都翻了开来
现在离讲课还有一刻钟,唐林看桌子上有一篇文章,应该是皇太孙所做,于是他拿起文章,开始批阅。
纪宇泽见了,向唐少师行礼,见他摆手,就继续坐下翻看《武朝史书》,看着□□那一篇思索良久。
而唐林看着这文章,就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了,皇太孙所推崇的是仁政,而且字里行间对于百姓的生活颇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