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409)
齐尚书、范尚书也都在,他们虽然没了差遣,可还有虚职,如此节日,怎能不在。
花了好几个时辰,该画的人都画好了,看着皇太孙左手边的位置,那是孝文太子的位置。
虽然太子薨了,但每次大宴,这个位置总是空着,唐林回忆着孝文太子的样貌,将他画在了上面。
“兼之,你在那儿画了半天,可是在画我?”泰安帝问道,可能是今天的气氛太好,他用了私底下的称呼。
“正是,臣想将在场的每个人都画上。”唐林说道。
“兼之的画可是一绝,等画好了,让我瞧瞧!”
“自然,这本就是要献给官家的。”唐林笑着说,虽笑却似哭。
“你瞧瞧,兼之这笑的,还不如你好看呢,兼之你这样可就不俊俏了,当初我一见你的模样就觉得俊。”泰安帝对着齐尚书说,随后又转向唐林。
“臣回去定勤加练练,今儿笑太多了,脸都僵了!”唐林回道。
大家又一起吃了一会儿,见泰安帝有些疲惫,又看时间差不多了,内侍高喊大宴结束。
众人离场,临走前,泰安帝还惦记着那幅画,让唐林画完定要送到宫里,让他看看。
到家后,唐林并没有携家人出去,而是窝在书房里完成那幅画,之前只画了个大概,如今便可以细细描绘了。
泰安帝的神态,众人的神态,明明是一番热闹的场景,却带着几分悲。
唐林画完后,将这幅画收起来,调整心态,想要再画一幅,怎能让官家看到悲呢?要加倍的喜才好。
摒弃画中人的悲意,唐林又画了一幅君臣和乐饮宴图,这幅画中满是热闹欢腾之意。
长春节休沐三天,这三天唐林就窝在书房里画画,伊娘也不催,只要三餐照吃,照常休息就好。
她知道夫君的难过,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却可以留出空间来,让他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
第三日晚上,皇城突然来人,说是让唐林带着画过去,本来唐林只想拿一幅的,但想到官家的性情,就将两幅都拿去了。
唐林到的时候,朝中重臣、老臣都等在外面,随后内侍唤他们进去,皇后、太孙和郡王郡王妃们都在,一群人在屋子里满满当当。
“有什么好哭的,我已经七十岁了,算是喜丧呢!”泰安帝靠坐在床上,晃晃悠悠地说。
“兼之,那画你画好了没有?”
唐林连忙走上前,拿起画,那幅画篇幅极大,需要两人举着才行。
泰安帝认真看着那幅画,看到上面的孝文太子一愣,随后说道:“兼之你是认为我老了,当时你画的可不是这样的,怎么,是觉得那幅画不够好?”
“官家好眼力,的确换了一幅,之前的有些瑕疵。”唐林说道。
“我想看。”
“那幸亏臣想到官家可能想看,也把它带上了!”唐林将另一幅画拿出来。
展开来一看,泰安帝眼睛一亮,说道:“这幅画,你们瞧瞧你们什么表情,一个个的。这两幅画我都要了,就放在紫宸殿,兼之,你给是不给?”
“这画本就是官家的。”唐林说道。
泰安帝让人将画收起来,然后对着所有人说:“等我死了,就让阿泽继位,你们有意见吗?”
郡王们连连摇头,说道:“听父皇安排。”
“我知你们觉得我偏心,但阿泽的确比你们有为君的气度,有空的时候多去看看百姓。诸卿,太孙虽年幼,但爱民之心已有,其余的就劳你们多加照看了。”
“臣等谨遵圣命。”
随后众臣和郡王们退下,殿中只剩下皇后和太孙,没多久太孙也出来了。
皇后跟泰安帝说着话,说着他们刚成亲的时候,说着他们的孩子,慢慢地泰安帝的声音渐渐小了,最后再无声息。
过了许久,皇后慢悠悠地走出来,轻声说道:“皇上驾崩!”
泰安四十年十月,泰安帝驾崩,年七十岁,庙号为康桓宗。
皇太孙先处理政事,至于登基大典,则择日举行。
在康桓宗进入皇陵后,皇太孙纪宇泽的登基大典也定了下来,在十一月廿二。
皇祖父驾崩没多久,纪宇泽也无心大办自己的登基大典,不过朝臣却觉得此事重要,于是按照旧历的来。
泰安四十年十一月,宣和殿前,皇太孙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这一日起,皇太孙正式称帝,不过今年的年号依然是泰安,等元旦后再改年号。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的酒法是“隔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