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429)
该功成身退的时候,就该退下来。
盐政的改革很迅速,就算那些贩卖私盐的世家知道了,也无力改变,不过有些嗅觉灵敏的直接改变身份,成为正经商户,打算购买盐引。
承昭十六年,宁朝的百姓们发现官盐居然降价了,每个人议论纷纷,在知道有了新的制盐之法,以后盐价不会这么贵后,更是欢声雷动!!
唐林下衙,在马车里,听到百姓的议论声、欢笑声,唐林心中宽慰。
支持他这样走下去的,提醒他不忘初心的,就是这些百姓,临海县的百姓、永兴府的百姓、大宁的百姓!
郭医官副使已经回到了翰林医官院,内侍也走了一批,不过还是留下了一部分,以防世家反噬。
虽然这几年都没什么事了,但还是要小心点。
唐府恢复了平静,叶楚山看着弟子回来,颇为高兴,他成功了,而且毫发无损。
结果在那天夜里,唐林就发起了高热,郭姜连夜赶来,这几年来唐林的身体一直都是他在看顾的,他自然清楚唐林的身体状况。
这几年唐林殚精竭虑,费尽了心思,什么病一有苗头,就给压了下去,如今这般他早有预料。
所以去年盐政实施后,他还是日日来唐府,却发现唐林跟没事人一样。
哪知道今天就爆发了!
一群人忙活了一夜,总算勉强控制住了,但是唐林的身体得细细调养,每个一年半载是养不回来的,甚至就算养回来,身体也会变得虚弱些。
承昭帝收到消息后,连忙让老师好好修养,他也没想到老师的身体竟然如此严重。
唐林清醒后,打算就此致仕,他也快五十岁了,现在身体也吃不消了。
而且他的权利太大,没有了共同目标,恐怕会成为官家的眼中钉,还不如急流勇退地好。
承昭帝自然舍不得,但心中隐隐松了口气,坐上这个位置后,他才知道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这么多年来,也就老师还能如常待他,但老师的权利极大、也极得民心,有的时候他还是会出现一丝担忧。
不过虽然不再担任同平章事之职,但是太师的官职还是在的。
而且等唐林好后,还是经常进入政事堂议事,此外,还有太学诸事,承昭帝也托给唐林了。
唐林退下后,自然有别人顶上,一些世家本想要最后一击,结果却发现,唐林地方看守的依然严密,根本无从下手,只能作罢!
之后唐林就在家陪父母妻儿、还有老师,生活安逸,身体好了一些。
他们夫妻两个还将以前所做的诗词给整理成册,开了家作坊,印刷成精美的诗词集,里面有唐林的也有伊娘的。
诗词集上署上了夫妻之名,唐林和林伊娘,不是唐林氏,只是林伊娘!
也是这本诗词还有遗留下来的画册,都证明了唐林和林伊娘的感情。
过了半年叶楚山支撑不住了,他的年事已高,能到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陪老师走过最后一段路程后,唐林还有他的师兄们送老师出殡下葬,董晟打头。
之后的几年唐林送走了父母,到最后,他的身体也垮了下来,这几十年的殚精竭血到底弄垮了他的身体。
林伊娘面上如常,给唐林煎药,陪唐林散步,但暗地里已经哭了好几场。
小满和小早也日日陪着,就怕一个没注意,父亲就此睡了过去。
“婉婉不要伤心,为夫这一辈子,够了!”唐林摸了摸伊娘的脸颊,笑着说。
“你当初可是说好的,要陪我这一辈,难不成,你现在就要丢下我走了?”林伊娘的眼泪止不住了。
“是为夫的不是,现在想来,我总是在处理公务,直到致仕后,才有了时间陪你们……”
“兼之,没有哪个人比你做的更好了,能和兼之一起,是我最开心的事!”
“婉婉,对不起!小满、小早,你们过来。”唐林叫两个儿子。
“唐家从我兴起,但我从不祈求唐家永远兴旺,也不想建立宗祠,约束后人。”
“你们都已踏入官场,我最后告诫你们一点,不要强制要求子嗣一定要踏入官场,至于高位,一代有一人足矣,不要太多,容易招祸事。”
“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百姓,要做实事!”
说完这些,唐林终是闭上了眼睛,他这一生,算得上波澜壮阔,从幼时求学到万民称赞,终究没有白来来此世一遭!
唐林的后事及其甚大,君王亲至,百官相送,万民祭奠,一路上浩浩荡荡的人群围堵在路边,哭声络绎不绝,这大宁,谁人不知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