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晓唐一梦空留香1(溯女缘)+晓唐一梦空留香2(14)+晓唐一梦空留香2

作者: 渊葶 阅读记录

武馆门风极严,武馆弟子住于前院,练武场也设在前院。奴仆们住在后院,入夜就紧锁前后院,不能乱闯。平日干活也不能偷窥子弟们练武,若有违逆,轻则逐出武馆,重则杖打。

那日当街打马的是馆主的侄女,闺名芝兰。因父母早逝,便一直跟随杨逸。杨逸在长安的地位,让她俨然一副官家千金的姿态,任性妄为,武馆弟子都忌惮三分。但又时时示好,希望能够娶到这位小姐,即便入赘,这武馆也便到手了。

敏和爽怡很少进前院,只在后院干些粗活,因此也再没见过那位飞扬跋扈的小姐。

一转眼,敏和爽怡便在武馆内待了一个月。余承志对她们极为照顾,并没有让她们住通铺,而是住在两间相隔的小屋内,旁边便是那日相识的张博物。张博物,字子寿,岭南人士,此次进京只为明年的科举。因昔日馆主在岭南曾受张父的大恩,因此张博物才住进了武馆,虽不住在前院,但也不同于后院的仆役,除了住处外,吃穿用度皆与武馆弟子无异。张博物生性淡泊,对身外之物并不在意,天天闭门读书,吟诗作对,极为风雅。

他二十出头却养了两只鸽子,雪白的羽毛、红红的眼睛,跳来跳去的极是可爱!敏经常会去逗逗它们,有时它们一走就是好几天,回来时脚上束着丝绢,她这才明白这两只鸽子就是信鸽。可是她记得历史老师曾说过信鸽是在唐朝盛行起来的,但究竟是谁是第一人,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因上次看敏和爽怡可怜,平时也常来看望她们,聊聊天。他不似一般文人的迂腐,头脑甚是灵活,胸中藏有经世报国之道,却苦无门径派遣。敏虽只是个高中文化,但生长在现代的她,对于国家和世界形势多少有些了解,两人时常凑在一起胡侃,却是鸡同鸭讲,也是格外开心。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张博物时常仰天长叹郁郁不得志。

敏则在一旁对着他呼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此时张博物就会拉着敏的手,深深地点头,一副相见恨晚,久觅知音,他乡故知的感觉。不久便称兄道弟起来,敏乐得有人照顾,也与他真心相交。

可是敏时常还是会拿出那件已经烧的残破不堪的衣裙,他去找过她们吗?还是早已将她们抛在脑后了呢?

这日时近中午,敏跟着张博物出外购纸,又进久违的西市,敏的心竟紧张起来。买完了纸,张博物带着敏闲逛,敏却有意无意的带着他走近了饼铺,一月不见,饼铺的残垣断壁早已不见,虽然还在改建,但已初具规模。

她听说那晚大火整整烧了一夜,什么都烧尽了。隔日从屋里抬出一对烧焦的尸体,俱是见者伤心。敏有些感伤的看着看着那似曾相识的屋子,那日的强盗究竟是为什么要抢爽怡呢?又为什么要放火杀人呢?这些怕永远不会知道的吧!

虽只与大爷大娘相处了一日,却给他们带来了杀身之祸,心中的自责内疚充满胸臆,让她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她扭头看看隔壁的坊院,那日从那里逃出来,不知那个红衣女子会不会再来找她们。想是不会的,再找她们只是徒惹麻烦。

只见几个奴仆打扮的人从那件坊院出来,敏有些害怕的转过身去,他们擦身而过时说的什么丝绸、茶叶买卖之类,敏听的有些糊涂,那里不是类似于教坊的声色之地吗?

敏有些好奇的凑过去,抬头看那牌匾,的确是杂货行,可是她们明明呆过,的确是教坊啊!打听了几番,人人都说这是经营几代的杂货行。敏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她不会记错的,她和爽怡就是从那个门里逃出来的,怎么变了?

张博物却似看到了什么人,走过去打招呼,西市的人来人往,掩去了那人的身影,敏纤弱的身子也埋没在人群中。

张博物说了几句便回来了。也不看敏,自顾自的道:“刚才那个是馆主的高徒,都说他是馆主的衣钵传人,说是连杨小姐也要许配给他。他人也是少有的风姿绰约,当是一对璧人。看我,说了半天,都没说他的名字,以后你见了他,便知道了,他叫吴——哎呀”

人潮汹涌,撞掉了他的宣纸,也打断了他的话语。敏却仍然沉浸在惊恐和怀疑中,瞪着那家饼铺出神。偌大的长安城,他和她还会有交集吗?

夏去秋来,天气也不再躁人。敏和爽怡天天被工作缠身,一直抽不出时间出去寻找淼和紫叶。

这日清晨,她接到工作,要从杨芝兰的院子中将杂物取回扔掉,她的头一个涨成了两个大,可是她不去,就得爽怡去,挣扎了半天,还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