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晓唐一梦空留香1(溯女缘)+晓唐一梦空留香2(422)+晓唐一梦空留香2

作者:渊葶 阅读记录

敏抬头直视着她,一字一句:“我想知道李逸究竟是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毫不惊讶,看了她一眼,了然道:“怪不得你当日在蹴鞠场上要挑明你吐谷浑皇族的身份?你想引蛇出动!怎么单单将本宫排除在外,你不怕当日也有本宫一份吗?你既答应武玄霜承担这项责任,你何不直接问她?”

敏盯着她的眼睛意味深长的一笑:“因为她说记忆是他唯一留给她的东西,她要将这段记忆珍藏在心中,不会告诉任何人。”

太平公主动容,眼神似是穿越了千山万水,幽幽的一叹:“她真是个痴人!”眼神的锋芒渐渐凝聚,又道:“难道她连希敏都没有告诉吗?”见敏摇摇头,太平公主脸色复杂的摇头:“玄霜一直固守着她的承诺,可如今记得那誓言的还有几人?武李两家最终还是要斗的你死我活的。”

敏一直凝视着太平公主,她眼底有太多的哀伤,历经多年依旧伤痕累累。敏轻轻道:“公主一直备受则天大圣皇后的宠爱,什么都不避忌您,只有您才知道真相,我只盼公主能够告诉我,我愿作公主在宫中的一对耳目、一双手足,辅佐公主。

太平公主眼神闪烁,嘴角抿着笑,轻声道:“你既想知道,我也不妨告诉你,我可不像玄霜那么傻,要将那件事烂在肚子了。”

她微扬起头,回忆的漩涡在脑海中盘旋。“则天大圣皇帝开创了武周王朝,她当然想将希望千秋万代,但她不愿舍弃自己的儿子,一时在皇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后来狄国老向母后力谏只有儿子供奉母亲于太庙,何曾听过侄子将姑母供奉的道理。母后这才想的透彻,李唐的江山终归要还给李氏子孙的。她便将当今皇上、废帝英王从房陵秘密召回,岂知这道圣旨差点为三哥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前些年母后一直想要传位武氏,大力提拔武氏子孙,只要沾亲带故的,无不封王拜相。还让当时的皇嗣、如今的相王改换宗室,随了武姓。但母后仍不放心皇嗣,一再打压皇嗣的势力,不惜软禁他六个儿子。幸而他一向韬光养晦,自从巫蛊事件后他行事更加谨慎,任谁也挑不出半点疏漏。武氏子孙也一直以为母后定会废皇嗣,改立武氏。其中最有势力的便是魏王武承嗣,母后就是怕武氏在得知此时会发动政变,便秘密召见了我和皇嗣,还有玄霜,便希望我们能够集结所有忠于李唐皇室的力量,便心腹之人秘密接回英王。这边由皇嗣安抚洛阳,我则秘密潜回长安,玄霜则西去天山请李唐长孙李逸。谁知都出了差错。”

太平公主起身,将蒙在夜明珠上的彩色纱巾扯下,一室银白宛如哀悼逝去的灵魂。她缓缓转身,哀极的看向敏,叹道:“现在回想起来,为了这个政权的交接牺牲了多少的性命!若不是现在的皇后临危不乱,拖住了假传圣旨的刺客,在母后使者到来时机敏应变,英王又怎能安然回到洛阳?长安表面看似平静,却有一股秘密力量在制造谣言,幸好杨逸镇守长安斩杀了不少叛乱者,长安方定。武氏子孙都在洛阳,皇嗣联合国老和朝中重臣按住所有朝政和兵权,只等英王回京。远在西域的李逸也受到了牵累,武氏派出的刺客以他妻儿为要挟,押他来洛阳。玄霜晚了一步,只救下他的妻儿,李逸得知后与玄霜将刺客尽数斩杀。那是圣历元年三月,洛阳城寒冷一如冬天。武承嗣竟得知英王回京的日期,将英王堵在城外,一行人在外却进入无门,与母后的联系就此断绝。母后与国老商谈如何迎皇上进京,皇嗣召集所有李唐宗室稳住朝纲,呼吸间都能感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敏脑海中浮现出种种画面,又想起李希敏曾经讲起的往事,紧张的攥着拳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似乎完全沉浸在当年的情景。“眼见英王不能进城,内外忧急,我虽带着家将,却又怎能冲进铜墙铁壁的城墙?母后虽然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宫变,颁给亲迎英王的使者手谕,可以调动洛阳城外的守兵,可真正调动又谈何容易?一个待罪的皇子,一个嫁出的公主,却无兵符,守兵中又不乏武氏的人,有谁会听我们的号令?只能让人潜进洛阳城中与母后联系,由宫内的禁军的亲自出城迎接。那时城内城外全是兵将,秘密潜进的人必是有勇有谋、聪明机变之人,我们当中有谁能担此大任呢?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玄霜和李逸赶到,便由他二人进城报信。在城外等待的一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因为我们不知道等到的是迎接还是屠杀。在我们绝望的时候,一千羽林军出城迎接英王回京。洛阳大街上,挤满了闻讯而来迎接英王的百姓,可他们怎知其中凶险?无论如何总算是平安进入了洛阳皇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