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晓唐一梦空留香1(溯女缘)+晓唐一梦空留香2(440)+晓唐一梦空留香2

作者:渊葶 阅读记录

玉碎

太子逼宫谋反的事情烟消云散,宫廷势力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后宗族家的人无不加官进爵,身兼要职。而武三思死后,武家群龙无首,而武氏旁支的宗楚客鹤立鸡群,得到皇上皇后的信任,位列宰相。武李两家两位关键人物同时逝去,而韦氏一门的昌盛,令安乐公主认为自己登上皇太女仅一步之遥,便与宗楚客日夜谋谮相王李旦,使侍御史冉祖雍等诬奏相王及太平公主,云“与重俊通谋,请收付制狱。”

中宗召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使鞫之。萧至忠泣曰:“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则天,以天下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奈何以祖雍一言而疑之!”中宗思及此,不再追查。

右补阙浚仪吴兢闻冉祖雍之谋,上疏以为:“自文明以来,国之祚胤,不绝如线,陛下龙兴,恩及九族,求之瘴海,升之阙庭。况相王同气至亲,六合无贰,而贼臣日夜连谋,乃欲陷之极法;祸乱之根,将由此始。夫任以权则虽疏必重,夺其势则虽亲必轻。自古委信异姓,猜忌骨肉,以覆国亡家者,几何人矣!况国家枝叶无几,陛下登极未久,而一子以弄兵受诛,一子以愆违远窜,惟馀一弟朝夕左右,尺布斗粟之讥,不可不慎,《青蝇》之诗,良可畏也!”自此中宗对相王及太平公主深信不疑,无人撼动。

相王及太平公主经此一事,处事更加小心谨慎。武李两家大势已去,而韦后以宗楚客一流的势力大盛。

而御前女官慕容尚仪称了东女国巫女的预言,为韦后挡去灾祸,更得韦后宠爱信任,堪有宫廷女总管之势。而巫女英儿预言无不应准,韦后更是沉湎巫道、神道,凡事必要占卜。两人之势不可挡。

九月庚子,大赦天下,改元景龙。

长安城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可远在均州的皇次子谯王李重福被重兵看守,而深居宫中的小皇子温王李重茂行动受限制。而相王府及太平公主府也不似以往的繁闹,变得死气沉沉。生怕一点火星再次点燃废太子李重俊逼宫的灰烬。

安乐公主与宗楚客不能对付相王及太平公主,便将某头指向了其他大臣。元老魏元忠的儿子参与了重俊政变,被处死,牵连魏元忠谋反,幸而中宗信任魏元忠,却仍贬谪远方,一路郁郁,行至涪陵而卒。一时朝臣人人自危。

位于东市之侧的五王宅隆庆坊也不似以往的歌舞丝竹之乐,终日闭门谢客,身上担的官职形同虚设,闲置在家。以往五王兄弟情深,时而在府中奏乐跳舞,时而喝酒作诗,时而蹴鞠行猎,好不快活!可如今整个坊间死气沉沉,再无生气。

临淄王府,亭台楼阁似早已染上浓浓的秋意,隆庆池边的垂柳无力的耷拉着枝条,片片落叶随风过,在水面上打着旋。

淼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着水波涟漪,仿佛那一圈圈的波纹荡进了心里,再无平静。

她在那件小药铺中呆了十日,怎么也没想到李隆基竟找到那儿,硬将她带回了临淄王府,关在房中数日,不让她见任何人,每日是王毛仲亲自为她送饭。直到重俊政变后才将她放了出来,她隐隐知道李隆基派人在混乱中杀了很多武三思府中的武士,而一直在骊山搜寻的人也被另外几股势力联合绞杀,一个不留,知道武三思秘密的人几乎死绝。而她这个在其中扮演了小小角色的人早被这场政变冲的烟消云散了吧!

事情可以冲淡,可那日的记忆如梦魇般纠缠着她。她忘不了徐承志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在她脑海中编排出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而“他”就倒在那一片血泊之中。一直以为他心中没有她,以为他忘不了杜鹃,可为什么到最后却叫了她的名字,为什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在她表白时推开她?为什么连最后一面都不见?为什么不看她写给他的信?这究竟是为什么?

心中一遍遍的问着“为什么”,却又似乎早已明白。他的心里是有她的,当初他选择的孝义,便知道那是一条不归路,他不要拉着她一起走那条路,他放开了她的手,将她推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一个他认为可以保护她、可以给她带来幸福的怀抱。既已直面生死,便不想再多一份牵挂,毅然选择陪伴祖父走完全程。

为什么要在他死后让她知道,为什么他离去时要经受那么多的苦痛和折磨,为什么连他最后的一分尊严都不留?她好恨,恨他的傻、恨他的痴、恨他的自以为是,他为什么不问问她,愿不愿意跟他走那条不归路,为什么不给她选择的机会,就自认为好的帮她做了选择。他真的太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