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唐一梦空留香1(溯女缘)+晓唐一梦空留香2(89)+晓唐一梦空留香2
敏扭头看去,竟不知上官婉儿什么时候进来的,不由得一怔。她与上官婉儿共事,平时说话不少,但单独见面的机会很少。她平日给人的感觉清冷孤傲,今日却透着悲婉。她念的词是说谁?竟暗合了自己念的这首词,难道是这竹屋的主人?她眼中的哀伤是为了什么?
上官婉儿回过神来,又是一派淡然优雅的样子,柔声道:“尚仪的精神不错,张太医的医术真是高明!”
敏望进她眼底的沉痛被一丝丝不在意取代,也清醒了过来,她轻轻合上书册放在桌上,屈膝行礼。“奴婢见过上官尚宫。”
上官婉儿一身粉色的宫装,桃色的抹胸,两颊的胭脂颜色恰到好处,左额上那朵梅花妆显得分外妖娆。她伸手虚扶,微笑道:“尚仪何必这么多虚礼,你我同殿女官,不必如此客气。”
敏看出她定是有事而来,看向她眼中重重的迷雾,突然有些心烦。“奴婢自进宫以来,承蒙尚宫诸多照顾,一直感念于心。尚宫如果有话,不妨直说。”
上官婉儿细细打量她包扎好的左脸许久,才道:“这次陛下震怒,所有有关的人都受了严惩。刺客暂时收押天牢,等待进一步的审讯。她是梁王推荐的,梁王自然脱不了干系。而你,作为这次晚宴的筹划人,陛下没有任何惩处,反倒赞赏你忠勇有加,特遣御医之首的张文仲为你医治,又赐宫廷秘药为你治伤,明眼人都看的出来,陛下信任你!”
敏早已想到这点,自己筹备了整个夜宴,怎会没有发现刺客臂上的弓弩?刺客舞艺精湛,所有人无不神往,为何只有她看破刺客的动机。何况,那极为寻常的舞步,她怎就看出端倪来,扔下铜镜救下太子!只要有心人稍加推敲,便会怀疑她事先与刺客通谋。为何女皇只字不提,只命她好好养伤,又赐了很多名贵药材?即使她救驾有功,但她也是重要的证人,为何审都不审呢?
敏脑中虽有疑问,却也不愿多想,只道:“陛下睿智,自能看破所有的端倪,一切听凭皇帝陛下的裁断。”
上官婉儿嘴边的笑意渐渐扩大,眼中的薄雾驱散,似漫不经心地道:“这就是你的聪明之处了!”看到敏眼中的疑惑,轻笑道:“置身事外的确是明哲保身之道,但是一颗坦然赤诚的心,永远也遮挡不了。”
敏抬眼看她,不知道她想说什么,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
上官婉儿眼中流光溢转,道:“那名刺客至今未开口说半句话,皇上想知道幕后主谋是谁,所以,让我请你去问。”
敏不敢置信地看着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灼华什么也不说,默认武三思是主谋吗?灼华究竟想要干什么,而武则天为何让她去问?既然灼华不想开口,自己去岂不也是多此一举吗?
上官婉儿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道:“梁王不是主谋,我想你很清楚。”她的眼中承载了太多东西,让敏看不清。“收拾一下就到天牢去吧,别让皇上等急了。”她看了一眼桌上的书册,神情一黯,在为多言,匆匆离去。
敏颓然的坐下。上官婉儿竟来警告她,是不是无论灼华的供词是什么,都要为武三思洗清嫌疑呢?这是女皇的意思,还是她自己的意思呢?敏冷笑一声,起身穿衣,坐在镜前,将头发高高梳起,套上玉冠,轻轻抚摸左脸上的布巾,御医说恢复得很好,不会留下疤痕,可心里的伤口能够不留疤痕吗?
敏没有直接去天牢,而是去了趟礼乐司,借了把琵琶。显然上官婉儿已经知会过守兵,侍卫见她,便一身不吭的放她进去。她的心里却在打鼓,莫不会是上官婉儿为救武三思设的局吧?转念一想,无论如何她都要见灼华一面,即使是陷阱,她也要闯一闯了。
天牢并不像她想像的阴冷、潮湿,除了光线灰暗以外,铁栏杆和石床是天牢的基本配备。天牢里除了胡肆里人之外,再无其他人。
敏被引进最靠里的牢房,那里的光线很暗,灼华一身白衣在黑暗中极为显眼,白衣上的星点血渍更衬着白色的刺眼。灼华木然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仿佛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
她走进牢房,示意狱卒退下。缓缓走到灼华身边,抱着琵琶坐了下来。灼华的脸色异常苍白,脸上和着血渍与泥污,却难掩她的天香国色。
敏见她毫无反应,便将琵琶放在膝头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着,嘴里哼唱着:“说我悠悠的路,风声水影千百种。昨日喧嚣的繁花,低了头也是传说。同行的人先走,后来的人揣测,惟一确定的说法,我来过。
“不说悲,不说愁,一生故事独自守,而细微心事处,在岁月里淹没。不辨情,不辨忧,往事累累沉不动,而柔情曲折处,有心的人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