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帝的竹马伴读(309)
可是公仪修没醒,宋皎再试着推了推他,最后试了试他的额头,才发现他的额头烫得很。
宋皎一惊,连忙出去喊大夫。
*
庆国使臣公仪修水土不服,大冬天的病倒了,面见齐国皇帝的事情也只能推后。
宋皎愧疚得很,觉得是自己没有及早发现,在太老师来的时候,也忘了给他喝姜汤,吃一点儿预防的药。
他本来想留下来照顾的,但是公仪修说学业重要,就让他重新回太学去上课。
宋皎不情不愿的,宋爷爷就派了专车接送,白天送他去上学,晚上再把他接回来。这样,宋皎白天走的时候,还有晚上回来的时候,都能和公仪修说上两句话。
谢沉还没有回琵琶洲,在凤翔城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谢老当家就把他塞进太学,让他读书。
谢沉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异议,就是爷爷给他准备了太学的新衣服,让他有点不满意。
要是爷爷不给他准备新的,他就可以穿宋皎的衣服了!
那可是老婆的衣服!
宋皎知道他的想法之后,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然后说:“休想,你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谢沉这几年一直在长高,已经领先宋皎半个头了。
所以宋皎最近每天晚上都躺在床上蹬腿,试图让自己快快长高。
这天晚上,马车在驿馆门前停下,宋皎抱着书包,跳下马车,小跑着就进了门。
“太老师,我回来啦!”
公仪修还没睡,正靠在枕头上,端着药碗喝药,听见他的声音,没忍住笑了一下:“回来了?”
“是,太老师还没喝药?”
“在等你。”
宋皎笑了笑,把书包递给侍从,又把披着的大氅解下来,在原地蹦了蹦,等炉火把身上都烤暖和了,才走上前,在床边坐下。
公仪修摇着药碗喝药,宋皎伸手碰了一下碗,摸到是温的,才放下心。
公仪修比宋皎大了四五辈,他们两个竟然也能说得上话,主要是宋皎跟他说一些太学里的事情。
“我今天被老师夸啦,因为文章写得很好,是太老师指点我的那篇。”
“今天差点又和沉哥打架了,因为他趁我午睡的时候,把手塞进我的衣领里。”
“三爷爷托我带了一点补品给太老师,三爷爷应该也是太老师的学生吧?”
公仪修只是笑着听他说,偶尔回答他的问题:“三爷爷?”
“就是从前的江北第一大儒,柳先生。”
“柳眷云?”
“嗯。”
“他也是我的学生,和你爷爷就差几岁,是你爷爷的师兄,当时他们在庆国太学,被叫作太学双璧。”
宋皎笑着道:“太老师教导了一代的文人。”
“不敢当。”
两个人再闲聊了一会儿,公仪修也把碗里的汤药喝完了。
他准准地将药碗放在桌上,伸手拿了一块宋皎带给他的蜜饯,含进嘴里:“卯卯。”
“嗯。”
“太老师能不能问你,七皇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啊?”宋皎疑惑,“太老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也没有,只是我来凤翔城这么些天,还没见到七皇子,所以有点担心。如果陛下允许的话,我希望能见一见七皇子。”
宋皎顿了顿:“当然……当然可以,要回庆国,李煦应该很乐意,那我明天去跟谢爷爷说一声。”
“好,那就谢谢你了。”
宋皎想了想,却问:“太老师,你希望,李煦是怎么样的?”
公仪修也考虑了一下:“我不奢求他聪明过人,只希望他在齐国这么多年,能够隐忍坚强,正直沉稳。”
糟糕,李煦和这几个词,都不沾边。
宋皎抿了抿唇角,想告诉太老师,李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又怕太老师误会他是在挑拨离间。
想了想,最后他为求稳妥,还是说了一句:“太老师,他……没有你期待得那么好。”
宋皎看见太老师脸上表情一凝,便没有再说下去,他站起身,扶着老师躺下:“老师快休息吧。”
公仪修用还带着光的眼神“望着”他,像是在安慰自己:“不会的,你这么好的孩子,身边的人,肯定都很好。他就算平庸、碌碌无为,也没关系,他一定会比庆国其他皇子好得多。”
宋皎没有说话,只是给他盖好被子:“那我明天安排太老师跟他见面。”
“好。”公仪修平躺在床上,干瘦的手扯着被子,点了点头。
宋皎吹了蜡烛,出了门,和等在门外的谢沉对视一眼。
“你都听见了?”
“嗯,不是什么大事,要见就见,我去跟爷爷说。”
宋皎有些丧气:“太老师会失望的。”
第二天一早,谢老当家就派了辆马车,把李煦从若木台送到驿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