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122)
哪怕这个包子的面也很粗糙,里面的馅儿只有指甲大那么大,那也是肉!而且被外婆放在笼子里蒸了一遍,热气也还在。
“这次的药材,卖了足足32块!还有个好消息,你王叔说,他们收到的药材种类多了很多,这小子,悄悄拉着给我看了一株,正好!他要的那种啊,咱们这山里特别多,我一看就认出来了。你王叔才开始收,是替城里人收的,说来也怪!城里人什么都吃,咱们路边没人注意的杂草,在他们那儿,也是个宝贝!”
王叔全名王大财,在县里收药,他老婆是宋翠莲三妹的女儿,可惜那个女儿和宋翠莲家的几个妹妹一样,都活得不长,身体太弱。
王大财原本是为了照顾妻子才开始接触中药,妻子药喝了不少,家里都喝光了底,人还是没有留住,他原本的工作也丢了,只能做一些收药材的工作。
将从山里村子里收到的药材,卖给县里的店铺和外地来的其他药材贩子。
大概是有这层关系在,虽然王大财不常来断崖村,但在生意上还是很照顾宋翠莲,这次也是先把新药材的消息放给她,免得被其他人捷足先登。
“我估计着,接下来一两个月加把劲,你们明年的学费都能全了!”宋翠莲说话,拍了拍谢郁的后背,“慢点吃,好吃吗?”
谢雁掐了一半的包子——专门含着馅儿——留给宋翠莲,“我吃饱啦,剩下的吃不完。”
她不等宋翠莲拒绝,就把包子塞进了老人满是厚茧的手里。
“我去做作业了!”
一溜烟,人就不见了。
好像再给她吃包子,是要她的命一样!
宋翠莲笑着摇了摇头,给谢郁倒了一杯水,然后又从口袋里摸出十个白纸包着的奶糖,捧在手心里,“喝口水,来,外婆买了你们喜欢的糖。”
谢郁眼睛一亮。
一个包子三毛钱,一块糖一毛钱,这十块糖,就花了一块钱!
外婆卖药材的钱,除了要买米、日常用的东西,填饱三个人的肚子外,还要准备攒学费和学杂费、书本费。
因此,糖这种奢侈的东西,一两个不贵,但在能省则省的家庭里,多少年都吃不到一个。
更何况是县里卖的最好的奶糖!
他只在去年考了年纪第一,拿了奖状回来的时候,才被奖励了一颗。
“给,去给姐姐一个。”
宋翠莲挑出两个放在他小小的手心,“剩下的,等你们考了奖状回来,外婆再奖励给你们。”
谢郁高兴地“嗯”了一声,抓着糖跑去找谢雁了。
宋翠莲握着剩下的糖,走进里屋,墙边一个红的掉漆的木头柜子,上面放着很多杂物。
她拿起一个铁盒,铁盒外面是红漆,上面印着富贵的牡丹。
砰咚一声,盖子打开了。
盒子里的东西密密麻麻,既有攒着付学费的钱,一些老旧的首饰,也有家里其他重要的杂物。
包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宋翠莲看着照片上的人。
自己的头发越来越白,比照片上老了很多。
她和女儿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孩子的脸肉嘟嘟的,哪像现在,瘦成了豆芽。
女儿很年轻,年轻的过分,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麻花辫垂在两侧,笑起来干净又漂亮。
她看了许久,没察觉自己看着死去的女儿时,眼里已经有些温热的泪。
“放心吧,两个孩子会好好的。”
她用有些沙哑苍老的声音轻轻说。
铁盒一晃悠,里面的东西就叮当作响。
宋翠莲揉了揉眼睛,把剩下的奶糖放进去。
放在铁盒里,是因为一毛钱的糖对这个家来说,也是重要的东西。
第40章 此去通途6
谢郁本来就聪明,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是全对,写的干净整齐,不只是他,就连他那个上课喜欢睡觉的姐姐,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
老师们高兴的很,原本那批令人头疼的迟到专家,近日也改了性子,准时到学校。
虽然不知道这群孩子怎么发生的转变,但只要肯好好学习,别总是逃学旷课,他们就满足了。
孩子顽劣,只是和他们说,好好学习,出人头地,谁也听不进去,可这群住在山里的孩子,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只有读书了。
道理讲了无数次,少有懂事的孩子明白,没想到能有这样的转变,老师们在课上表扬他们的时间也多了。
但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几天,姐弟两放学后,又被人堵了。
这次,不是在学校附近,而是过了小鬼崖后的树林。
刘超带着七八个孩子,都是高大强壮的,在树林里把她和谢郁的前后路都堵住。
张二胖躲在灌丛旁,一双滴溜溜的眼睛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