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54)
谢雁并不知道玛丽安的后续命运有多惨,她也没空搭理她。
只要玛丽安看上的不是谢启凌,她喜欢常白书也好,喜欢陈家的人也罢,跟她都无关。
陈老捐建“鸿雁小学”一事,以及她在宴会上的发言都上了报纸,配图便是那一张美的令人心动的旗袍照。
照片虽是黑白,但依然能看出照片中那人清婉坚韧,优雅自若的气质。
“强权不是公理,强权应当捍卫公理!”这一大大的标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讨论。
新闻里再附上《论少年》的致辞内容截取,从一次普通的宴会讲话,直接出圈,并且被无数人热议。
这条新闻热度居高不下,她的身份也被报道出来。
——华国的年青人,且有如此气魄和思想!
港城如今还在颠国的管理之下,很多人对新国并不了解,经过这件事之后,他们对华国有了全新的改观。
原来新国已经迎来了曙光,这个国家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亦和百年前的朝代不同。
她新生,她光明,她向上。
她将给她的人民,带来全新的,光明且和平的未来!
出乎意料的是,那次宴会还在港城掀起了一股旗袍风,无论是颠国人还是华国人,都变着法的想找手艺好的师傅做几件。
可只看着报纸上的照片,那些习惯了做西装的裁缝,不一定能完全复刻出一模一样的旗袍,用的布料,也没那个味道。
好的旗袍,本来就讲究,因人而异,因人而不同。
谢雁便以冯家老人合作者的身份,和陈老合作,一起推广和出售高端手工旗袍,这种极其优雅又好看的服饰不仅在港城,在国际上都有很大市场。
冯老此后收了三个徒弟,店里也热闹起来,他出工依然很慢,但做出来的衣服,形制和材料都是顶尖的。
谢雁和陈老告别之后,很多记者想要采访她,但都被她推掉了,三人组要开始专心准备钱教授回国事宜。
祖国的生日到了,国内一片欢庆。
钱教授一家,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乘坐轮船,抵达了港城。
谢雁见到了他,一个看起来气质儒雅的年青教授,身边跟着漂亮的妻子,牵着孩子,提着行李。
夫妻两的眼睛都很亮,为终于能回到祖国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女人还抱着孩子,孩子的脸红彤彤的,似乎是预料到要回家了,也咯咯直笑。
夫妻两人那双明亮如星星的眼睛,让谢雁想到苏明笃,想到徐求知,想到无数毅然回国的年轻人。
他们何尝不知道国内一穷二白,没有高端实验仪器,没有顶尖实验室,要搞实验,他们甚至只能从五金市场去买零件,自己动手做实验仪器。
但他们义无反顾的回来了,
只为建设他们的祖国。
夫妻两很温和有礼,没有一点傲慢的态度,从举止言谈,丝毫看不出眼前这个人就是在世界上超一流的尖端武器研究大师,是国际上分量极重的科研天才,是一个人顶几个师的军事王牌。
从港城到华国控制的区域,有一座桥,这一段距离属于空白地区,也有无数危险潜藏其中。
谢雁已经提前确定四周的安全问题,确保高处没有狙击手可以埋伏,检查过这段路无数次。
但即便如此,危险也并没有就消失。
钱教授走在前面,她的妻子走在后面。
不为了别的,只为了若有枪声响起时,她能第一时间从后方护住丈夫和孩子。
这一条路,走的几乎要落下泪来。
太阳出来了,红艳的很,炽热的不似常物。
从东方,照亮了这座桥。
走过这座桥,
他们便能回到阔别已久的,亲爱的祖国。
走过这座桥,
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腾飞,就此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1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祖国与我,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第20章 剑锋已亮7
回国之后,钱教授立刻申请去参观了华国的哈工大,并迅速整理华国现有的资源,开始策写一份有关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
谢雁三人毕业后,继续参加工作。
照例,冯小琳进入国际司,乔翘进入东欧司,谢雁辗转了几回,最后进了亚洲司。
结果出乎王春秋的意料,但他转念一想,也挺正常,华国对亚洲的外交活动更频繁,在这个岗位上,谢雁也能更好的工作。
而且,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很多亚洲的小语种,要知道,英文和俄文部里不少人是精通的,但这种小语种,就只有专业的翻译才能驾驭。
他也不禁有些感叹,从一个英文都吃力的大小姐,到现在多国语言精通,业务能力娴熟的国家栋梁,谢雁付出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