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15)
他所在的圈子里面女人本来就少,平常装扮成这样的女人就更少,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费鹰路过她身边时,她正在和身边的人说话。
他听到她说:
“我以为年轻人口中的酷,是可以包容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一同站在属于他们的街头上。”
第四章 4. 扫码
费鹰随意逛了一会儿,又回到原来待的地方。
郑茉莉这次服务的那两个街头品牌的主理人是费鹰的朋友,也是这个展的出资方和主办方之一。费鹰今天过来是给朋友捧场。
这会儿,他朋友作为圈内嘉宾去场馆另外一头主持一个青年影片线下放映活动,和另外1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人一起探讨中国当下的青年文化,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
费鹰没跟过去看,费鹰没什么兴趣。
现在的这些展,一个比一个形式大于内容。今天这展对外号称小众低调,实则还是换汤不换药。
没过多久,胡烈发来微信:
【明早十点,车给你送过去。】
费鹰:
【谢了。】
胡烈:
【你搬来上海,我很高兴。】
费鹰笑了。
认识胡烈那一年,费鹰正好三十岁。
那一年,他一手创立并培育成长的原创街头品牌BOLDNESS刚刚过完十周年的生日;他和另外两个管理合伙人共同创立的壹应资本(YN Capital)则刚刚完成二期基金16亿人民币的首次关账。
费鹰和胡烈认识的契机很平常:壹应投的某个年轻品牌找了FIERCETech做品牌的全渠道数字化布局咨询及实施,项目进行得很稳很好,壹应就和FIERCETech顺理成章地建立起了联系。
胡烈那一年刚刚结婚,事业如日中天,是一个男人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有一回两人吃饭,饭后胡烈没抽烟。胡烈决心要戒烟备孕。当时费鹰眼睁睁地看着胡烈掏出一根棒棒糖塞进嘴里,不得不笑着感叹:“谁不想活成你这样,胡老板。”
胡烈则说:“谁又不想活成你这样,费鹰。”
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之间总是能互相欣赏。
有情怀的人和有情怀的人之间更是能互相理解。
胡烈欣赏费鹰,也理解费鹰。
费鹰既做实业又做投资,胡烈很少见到能够在感受过金融杠杆来钱有多快之后还能继续深耕实业的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实业创业是一条很不易坚持的路。费鹰对街头文化的高度热爱,驱使他在实业这条路上走得相当纯粹。胡烈欣赏一切纯粹的创业人。
壹应资本专注于消费品赛道,只投最年轻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品牌。和胡烈所在的科技互联网行业相比,消费品牌的规模天花板很低,近些年来并不是投资的风口,但是壹应资本仍然投了许多中早期的本土创业品牌。
胡烈问过费鹰为什么。
费鹰回答说:想让世界看看,中国人也可以做品牌。
胡烈很理解地笑了。
费鹰朋友品牌今天的看场员工本来有两个。其中一个上午来了半天下午就不干了,直接去展上玩了。现在的小孩儿大部分都有这样的自我和自由,这是没办法的事。人来不及招,就剩了一个继续看场。这会儿被剩的这一个实在是想去上厕所,抓住费鹰着急地问:“哥你能帮忙看一会儿货吗?”
员工是个非常年轻的男孩子,他其实并不认识费鹰是谁。BOLDNESS从来不参加任何街头文化展或潮流文化展,费鹰也从来不接受任何街头/潮流媒体或时尚商业媒体的采访。
费鹰对他说:“没问题啊。赶紧上厕所去。”
姜阑在外面看够了年轻人,拍了一些让她印象深刻的品牌搭台照片。然后她回到郑茉莉这次搭的pop-up store里。
姜阑挑了几张照片发给刘辛辰。刘辛辰是她部门里对潮流文化最热衷的年轻人,每年还专门请假去美国的ComplexCon。
姜阑问:
【有你认识的品牌吗?】
刘辛辰很快地回:
【啊阑总你居然会去这个展!那个灰色logo的品牌就是现在好红好红的一个国内街牌!你有没有买点什么呀?[酷]】
灰色logo的品牌就是郑茉莉的客户。
刘辛辰的话启发了姜阑。
姜阑想到郑茉莉说的“来都来了”,觉得自己应该代入消费者视角,在这里完成一次选购。
她捏着手机,转身看了看周围。
然后她指着一件看起来很宽大的T,问这间展台里唯一的男员工:“请问这件有我的尺码吗?”
费鹰闻声抬头。
他把手机揣回兜里,看向这个不久前让他留下了一些印象的女人。然后他说:“我给你找找。”
费鹰去翻了一下出样的几件,都太大。他去后仓又看了看,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