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青山(129)
他蹭了顿饭,然后又回去了。
年节很快就要到来了,这一回,安山的景区管理处是真的给每家每户发了年货。
不过这年货异常特别:每家三十只口罩。
听说是一个公司捐赠到文旅局的,文旅局再下派到景区。这年头,口罩竟然成了硬通货。
原本三块钱十个,现在五块钱一个都买不到。
沈青托迟美怡买了两百个野路子的口罩,直线寄到了安山脚下。赶在快递公司停止营业之前抵达了快递站点,李岩把它带到二十三道,沈青再把这两百只口罩分给他和王家。
景区里来来往往接触的人群很杂,这点防护措施是必须的。
若说一开始,所有人都把这场病当成流感一样很快消失的瘟疫,那么在每日新增确诊数字的轰炸之下的现在,没有人再敢小觑它了。
除夕夜,沈青把店里的门窗都锁好,摆好了自助售货的架子,然后下到二道找李岩去了。
村子里正在杀年猪,也不知道这猪是怎么从山下运到二道来的。
让沈青很欣慰的事,无论是操刀杀年猪的人,还是围观杀年猪的人,都好端端地戴着口罩。
她其实不知道,在二道的村子里,村主任下了规矩,谁不戴口罩就出门,罚五十块钱,还要在家关一个星期禁闭。
一时的痛快和长久的安全,孰轻孰重,大家还是分得轻的。
沈青无心观赏一头猪去世的血腥场面,从人群边低着头穿过。但还是有人发现了她。
村庄里的人,平常的日子基本都在山上忙活,村里常是空荡荡的。今天是除夕,大家才聚到一起。
但都是邻里隔壁的,谁都知道村里有哪些人。
沈青这个生面孔,很快就被发现了。
“啊呀,这个小囡仔是谁呀?”
一个大妈凑上来打量。
有人认得沈青:“唷,这个是李岩的对象。”
沈青内心:救命。
她面前站着数不清的村民,还有一头躺着不动的死猪。她的社恐开始发作。她好想拔腿就走。
但她转念一想:这样算不算见了回集体家长。
李岩的父母亲人都不在,这些邻居也就是他从前生活中所有的相处之人了。让大家认识一下她,这个村里小伙的对象,没什么不好的。
有一个阿姨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了沈青一圈,越看越满意,笑着说:“我们李岩阿哥的眼光真好!”
沈青内心:确实很好。我的眼光也很好。
叔叔阿姨们拉着沈青说了好久的话,问她是哪里人,问她在哪里工作,问她多大了。
沈青一一解答。
“啊呀,你就是山顶老沈他女儿啊!我早就知道他女儿回到店里了,没想到还是我们村的媳妇呢!”
众人异常热情。
沈青被一团围住。
上一个被围住的是那一头死猪。
直到李岩前来解救她。
两人牵着手往家里走,众人才继续解剖那只猪。
“下山买了菜。”李岩说。
沈青扒开他手上拎着的一个大塑料袋:“哇,有鱼有虾,真好,很久没吃到腥气了。诶,那个白的是什么?”
李岩看了一眼,告诉她:“是年糕。”
“怎么突然想到要买年糕了?”
她跟他都不是爱吃年糕的人。
“安山风俗,年夜饭吃年糕,年年高。”
沈青品了品这文字游戏,虽然原始,但寓意挺好。吃年糕,年年高。
“挺好的。那这个年糕怎么做?”
“炒橘子皮。”
沈青瞬间两眼放光。年糕炒橘子皮!这种做法别说是吃过了,她连听都没听说过。不过既然是李岩说的,他肯定做过。
况且炒橘子皮,听起来就是高级又好吃。
走到院子里,沈青看到了哭笑不得的一幕。
家门口里里外外,居然都绑着红布,像是在办喜酒一样。
虽然除夕夜要喜庆,但也不至于要这么喜庆吧。
进了屋,终于可以把口罩摘了,她坐在藤椅上问他:“怎么挂这么多红布?”
“因为你要来。”
沈青被五个字噎得无话可说。
她很好奇,为什么李岩会有这个功能:用最少的字数,说出最让她心潮澎湃的话?
因为她要来,所以一切都布置得这么红红火火。因为她到二道来吃年夜饭,所以他精心地从城里的布店买了这么多布料,一点一点地挂上去。
李岩的审美是俗气的,他不懂配色,不动装饰,他喜欢喜庆的大红色,并且不嫌红色多,把屋檐、门框、院墙都挂了个遍。
如果有一头公牛,一定会在这间院子里发疯的。
但沈青显然不会发疯,她一下子爱惨了这夸张的喜庆。
黑子还没回来,李岩做主厨,沈青打下手,两人烧好了一桌有鱼有肉还有年糕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