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惊华/这个御史,我罩了(1)
御史惊华
作者:烟火闹
文案
沈若父兄惨死昭狱,全家被灭门,只她一人逃出生天
为给家人报仇鸣冤,沈若利用陆湛步入朝堂成为御史,陆湛一怒之下远去西北
三年后,陆湛回归,权倾朝野,做沈若上峰,帮她弹劾奸佞,助她除去仇敌
世人皆知,陆湛腹黑隐忍,算无遗策,睚眦必报
接近沈若,必是为了彻底报复,怎会护她守她爱她
后来,陆湛辅佐新帝登基,成为当朝首辅,众人以为陆湛必会报当年背叛之仇
三日后,陆湛大婚,夫人沈若御赐‘大周第一女御史’,上可弹皇帝言行不端,下可斩贪官污吏
群臣:还是陆大人套路深!
*
陆湛曾经与人有过婚约
后来未婚妻家破人亡,他把未过门的妻子弄丢了
再后来,发现被他拒绝之人就是与他有婚约的女子
陆湛极力挽回,为她上天入地
文武百官都说陆世子疯了
陆湛:甘之如饴
①背景架空明朝,有作者私设,勿考据。
②剧情流,悬疑破案、朝堂争斗为主。
③男女双强,欢迎入坑。
腹黑冷漠陆世子vs诡计多端女御史
内容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若 ┃ 配角:陆湛,魏池 ┃ 其它:
一句话简介:权臣追妻火葬场
立意:愿世间没有冤假错案,天下太平。
第1章 第一章
隆康十五年,二月十九,乌云遮日。
咚,咚,咚——
京城长安右门外,登闻鼓接连响了三日。此时接近卯正,街巷里熙熙攘攘,早起的百姓越聚越多,把鼓衙外围了个水泄不通。
寻常年月,击登闻鼓鸣冤不是什么稀罕事。近些年宦官当道,东厂横行,登闻鼓成了摆设。普通小民都知晓,击鼓非但不能伸冤,被东厂贼人扣上污蔑的罪名,一顿板子丢了小命都是有的。
眼前击鼓的是位穿青袍的年轻官爷,额头上血肉模糊,双目赤红,袖口挽到上臂,露出两截孱弱的手臂,一看便知是读书人出身。
鼓衙大门纹丝不动,年轻官爷又走到大正门跟前青砖上,一连磕了三个响头,手举鼓状高声呼号:“吏科给事中张吉,状告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安,杀害前山西总兵姚炳全家一十三口,污他叛国通敌,请大人接状!”
声嘶力竭,字字泣血,让旁人都能心生几分义愤之感。
“他是言官,为何不直接上奏弹劾?”
“皇帝老儿整日忙着炼丹修道,弹劾刘安的奏疏早被陈忠扣了!”
“哎,奸臣当道啊!当年刘安杀了姚炳全家,难道是诬告?”
“谁知道呢?案子都过去八/九年了,如今伸冤想必是得了新的证据!”
“刘安与陈忠拜了把子,谁敢接他的状子?”
“东厂这帮阉人草菅人命不说,登闻鼓也成了他们手里的玩意儿!”
“有啥法子,皇帝只宠信奸臣和阉人,这天下早就黑得不见底了。”
众人默默哀叹,良久,有人道,“满朝文武就没一个敢直谏弹劾的?”
“里面不就有一个。”
“谁?”
“沈若,戊戌年探花,如今是从七品的刑科左给事中。”
话音刚落,周遭响起一阵倒吸冷气声。
“原来是这个奸佞!”
沈若的奸佞之名,整个大周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周民风开放,女子做官时有发生,成为阁臣也是有的。而隆康帝登基这二十年来,再无女子入阁,连进翰林院的都无。
原因无他。
二十年前太后垂帘听政,女首辅李青阳辅佐太后与幼帝,治理朝纲,肃清整治,手段雷霆,贪官污吏被她杀得七七八八。隆康帝御极后,太后被架空,李青阳被罢官。朝臣唯恐再出一个李青阳,对女子当官严防死守。
沈若冲破重重阻碍,高中探花,全靠她机关算尽。
先是巴结前去吴江主持乡试的镇国公世子陆湛,取得会试资格。殿试上,又讨好隆康帝,临场挥墨写了七首《步虚词》①,字字玑珠,歌功颂德。隆康帝拍案叫绝,顿时龙颜大悦,钦点她为探花及第,当即要擢为翰林编修。
女子入翰林,文武百官怎能同意?隆康帝又是一意孤行的主,双方僵持不下,满朝文武捶胸哀嚎,几位重臣甚至当场要撞柱,隆康帝这才让步。
末了,沈若领了从七品刑科给事中的职。
虽是末等科道官,刚到任上,沈若就搜集罪证,上奏弹劾了户部、工部两位正二品尚书,朝野震惊。
这等心性和果敢决绝,不输男子。
转年沈若就迁为左给事中,虽也是从七品,再进一步是都给事中,就能与九卿六部一样上朝参政。文武百官这才警醒起来,处处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