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开始筹划了,好像……好像就是上溪闹鬼前后吧……”李氏道,目色浮起一丝不确定,随即道,“不过他拖沓得很,本来一早走了万事大吉,他却缓了几日,硬生生拖到上溪封山。”
章禄之听了这话,稍稍一顿,回身跟谢容与一拜,“虞侯。”
谢容与“嗯”一声,让他退去一旁了。
李氏说的与蒋万谦的供词不谋而合——早在上溪闹鬼伊始,孙谊年就计划着让他们秘密离开上溪了。
适才谢容与也困惑,既然孙谊年一早就决定让蒋万谦、李氏等人远走高飞,为何不赶在封山之前,偏偏要拖到封山之后呢?
眼下李氏给出了答案,是因为孙谊年临到头了忽然缓了几日。
谢容与离开上座,步至李氏跟前,“他为何缓了几日?”
“这……民妇不知。”
谢容与又问:“照你方才的说法,上溪此前的封山之令,似乎并不是孙谊年下的?”
李氏不敢看谢容与,她昨日与余菡争吵,隐隐得知这一位乃是京里来的王爷,听他问话,言语间也不由恭敬起来,“官爷是知道的,那死鬼……不,我家老爷,他这些年在衙门里就挂个职,正经差事半份不干,这上溪衙门,哪里是他能做主的呢?”
此前余菡也说,孙谊年在临死的前一日曾坦白,上溪这个衙门,早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要送蒋万谦几人出城,是孙谊年、秦景山共同的主意,可他们最初没有成功,因为上溪封山了。结合李氏、余菡的说法,也就是说,上溪衙门里,另有一个人能越过师爷甚至县令,掌握上溪的生杀大权?
谢容与清楚已经审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他盯着李氏:“那这封山禁令,最后是谁下的,你可知道?”
“……不知。”李氏茫然的摇了摇头。
谢容与料到她不知情,并不心急,而是缓声道:“上溪近年来多有闹鬼,但传闻中的这只鬼,是一只穿着灰袍,身形清瘦的野鬼,它时而出现在山林中,并不怎么伤人,你是上溪人,这事你知道的,对吗?”
李氏点点头。
“但是一个月前,竹固山上,忽然出现了一只红衣厉鬼。这鬼出现的第二日,上溪城中就死了人,死的这个人,正是县令府上的丫鬟绸绸,这事你也应该记得。”
李氏又点头:“记得……”
“绸绸的死相很惨,不似人为,又因上溪城中刚好有红衣鬼出现,所以官府怀疑是‘鬼杀人’,以此为契机,立刻封了城,并在山外设关卡,严查人员出入。”
说起来,县令府上的绸绸,正是李氏房中,五岁幼女身边的伺候丫鬟。
李氏听谢容与提及绸绸的死,不由心虚,“官爷……官爷想要问什么?”
“不问什么。”谢容与道,“你适才说,孙谊年早就决定送你与蒋万谦几人离开,可是临到头了,他忽然缓了几日,以至上溪封山了,你们都没有走成。本官问你他为何要缓几日,你说不知道,本官是以帮你回忆,在他缓的几日间,上溪先是出现了一只红衣鬼,尔后死了一个绸绸,那么本官再问你,孙谊年拖沓误事,与红衣鬼、或是死去的绸绸,有关系吗?”
李氏一听这话,脸色蓦地发白。
她睡着头,手指捏紧裙裾,“官爷,民妇、民妇都说了,衙门里的事,民妇从来不过问的。”
她到底不是什么能人,面对谢容与再三迫问,那一点慌张的心绪哪里能藏得住呢?
谢容与垂眼看她,不出所料,这个李氏果然隐下了不少内情。
孙谊年到底是她的夫婿,是她一双儿女的生父,哪怕要离开,她如何能走得这样干脆?
再者,小野的脚程谢容与是知道的,加上玄鹰司的兵力,追李氏这样一个妇人居然用了三天,即便有孙谊年事先筹划,李氏如果不是心里有鬼,如何能躲得如此隐匿?
李氏听上头半晌没有声音,微一抬目,对上谢容与冰凉的眼神,吓得一激灵,“官爷……不,王爷,民妇、民妇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对了,”她慌不择法,竟伸手指向余菡,“封山前的几日,老爷都与她在一起,王爷想知道老爷为何拖沓误事,可以问她……”
余菡一听这话,登时来气了,“你自己答不出官老爷的问话,推到我身上,哪里来的道理?!”
章禄之一看两人吵起来,本来要出声呵斥,却见谢容与摇了摇头,明白过来他的意思,登时息了声,不阻止了。
“怎么不该问你了!也不知那死鬼上哪儿找了只野狐狸,还在外搭了个狐狸窝,魂儿都被勾去了,那阵子连着几日不着家,要不是你,我早走了,哪还能拖到今日!”